《迦陵谈词》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有《迦陵文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在《迦陵谈词》一书中,作者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谈起,继而赏析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后主、晏殊和吴梦窗等各位词人的风格特色。作者素养丰厚,所书所论均为读词时真正的心得和感动,以诗词解读生命,用生命感悟诗词。
(叶嘉莹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11月出版)
《北京三百六十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手工艺很多已失传。考虑到此,齐如山先生(1875—1962)凭一己之力,记录下了一幅幅老北京旧日生活的场景。本书对旧北京的工商业做了一一描述。共列二十四类,七百四十一行。齐先生不仅是知名的戏曲理论家,还是历史学家,他的不少著作属于社会史范畴,且都是活泼新鲜、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他曾说:“欲研究经史,不能离开社会。”他摒弃了皓首穷经老一套的做学问之道,而是另辟蹊径,走向社会,以科学实证的态度,述说各行的详细情形。本书所配插图为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盛锡珊先生所绘。
(齐如山 著 盛锡珊 绘图 中华书局2015年11月出版)
《新世界史》
孙隆基,1945年生于重庆,获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本书是其多年在美国教授“世界通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全球史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而写成,是一部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世界通史。作者在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的同时,突破了传统教科书的叙述方式,问题引导,纲举目张。并且作者也想借此书改变华语世界在世界通史领域研究的落后状况,提供更适合华人阅读、理解和传播的世界史读本。
(孙隆基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11月出版)
《马燕日记》
宁夏西海固地区,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但是一个小女孩的日记却让这一地方为国外读者所了解。生活在西海固地区的马燕,从小学四年级起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等各种情绪进行抒发,直到小学毕业一共写了6本日记。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日记落在一位法国记者手中, 日记中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这名记者。他把日记带回法国将其印刷出版。2003年,《马燕日记》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了法国畅销书榜第一名,随后,荷兰文版、西班牙文版、英文版相继推出。目前,马燕就读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
(马燕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宋明理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已出版多部专著。该书是他多年来讲授宋明理学的心得和总结。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期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本书详细介绍了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论题、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现了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气质。杨立华表示,该书并非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般性概括,“在关键处有个人研究的新见”。
(杨立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斯通纳》
一部被多家出版社退稿的小说,在作者43岁时,终于被一位年轻的编辑识中,但因销量不济,很快绝版。50年来,这本书却疯狂流传于二手书店。蒙尘50年重新出版,却受到众多好评与名家推荐。《纽约客》刊发书评:“《斯通纳》出版50年后的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农家子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经历,展现了凡人中的勇者如何生活,用爱、认同、信任等唤起读者对每个个体存在的意义的思考。
(【美】约翰·威廉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