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芹 洪伟成
“将整个大剧院搬到家门口,在以前或许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梦。如今,这个梦想很快将在上海市静安区实现……”台上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上海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琛一身华丽红色晚礼服现身舞台,饱含深情的经典女声独唱《江山》随之而来……
日前,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在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融合共享 你我同乐·2016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启动仪式”。上海歌剧院的女声独唱、上海杂技团的杂技《顶缸》表演、上海沪剧院的沪剧选段、安可艺术团的外国男声独唱和歌舞等一系列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精彩节目,让剧场内各街镇百姓代表大饱眼福。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精彩节目不久将成为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项目,走进社区,来到居民身边,实现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大餐的梦想。
2015年底,静安区与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形成了目前14个街镇的新静安区格局。为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效能,建设好“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新静安区,区文化局站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工作模式,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启动了公共文化配送资源招募。
汇聚资源 再上档次
通过线上市、区级媒体、微信平台发布招募公告,线下主动联系全市各大文化机构、实地走访高水准艺术团体,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项目征集工作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而广泛的响应。发布公共文化配送资源征集信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市共计71家单位相继递交了配送项目申请表。经过专家从公益性、需求性和艺术性多角度综合评审,最终共有包括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在内的65家文艺单位(其中国有院团9家,民营院团56家)的196个项目(演出108场、讲座76场、展览12个)被纳入下半年公共文化配送资源库中。
负责公共文化配送工作的章女士介绍,以往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都是直接跟区内十来家院团联系,可供老百姓选择相对较少。“如今,打破了围墙,引入全市诸多专业院团的优质资源,可供配送的节目种类和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家住静安区的李师傅得知这一消息后笑开了颜:“本来区里配送过来的节目就不错,现在有市里大量专业院团、文化名人的加入,阿拉今后的文化生活品质一定会再上档次。”
“大牌”齐聚的“文化菜单”
翻开《2016年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项目介绍》手册,话剧、评弹、越剧、沪剧、黄梅戏、音乐会、滑稽戏、儿童剧以及各类展览、讲座、亲子活动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几乎可覆盖各年龄层次的百姓需求。年轻白领小闫对此感到惊喜:“以往供年轻人选择的好像只有话剧,现在种类多了,不少项目还通过‘午间一小时’直接送进商圈楼宇,让我们参与公共文化更便利了。”
进入配送库的项目中,一线院团带来的项目占到20%以上,还有不少荣获国际大奖的剧目、国内外知名导演领衔的演出和各大院团的“拿手好戏”。例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此次带来了荣获第17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评委会最杰出社会成就大奖”的黑色幽默肢体剧《人模狗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带来了日本道化剧团理事长、导演篠崎省吾执导的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等。“只能用‘惊艳’二字来形容今年的‘文化菜单’了。”居民张惠一边浏览着配送项目手册,一边发出感慨。
除了“大牌”节目外,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汝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登上猴年央视春晚的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高博文等12位沪上知名艺术家,也接受了静安区文化局所颁发的“文艺指导员”聘书,让区内居民有更多与大牌明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为了有效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此次静安区为招标特设了一道难题——除演出外,还要适当安排一些与居民互动讲解的环节。同时,区文化局还建立了评价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据统计,从9月9日配送启动至今,已有逾百场项目被点单。一项以“文化五送”活动(送师资、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十百千万”(数十家院团、百余项配送内容、千名文化师资、万户家庭受益)文化惠民工程正在静安脚踏实地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