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公告

第4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打造彰显菏泽特色的精品力作
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开始申报
艺术品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启动
山东举办剧场人才培训班
聊城杂技团惠民演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图片新闻
地方戏人才培养应注重“校团”联合
“数字+”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百姓




 中国文化报 >  2016-11-1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彰显菏泽特色的精品力作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柳子戏剧团传承基地在定陶区杜堂镇宋楼村挂牌。杜堂镇宋楼村柳子戏宋家班历史悠久,现有保留传统剧目100多部,经常上演剧目近60部。近年来,宋家班积极探索柳子戏传承新路径,并通过招收“娃娃学员”的方式,给喜欢柳子戏的孩子们提供免费教学,在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培养柳子戏受众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宋家班传承发展地方戏曲的模式,也是菏泽市这几年注重戏曲发展的缩影。

    “戏窝子”注重资源转换

    菏泽作为中国牡丹之都和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素有“戏窝子”之称。目前,全市现有八大剧种,11个国有专业院团,139个民营戏曲剧团,以及一大批各类民间戏曲班社。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正确指导下,菏泽市戏曲创作持续繁荣,一批新作立上舞台。2010年以来,全市新创、移植改编大型剧目、小戏近40部,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省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近30个。每年完成送戏下乡300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菏泽市现有的八大剧种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国有改制院团、民营剧团、庄户剧团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势,扩展创作空间,先后推出了艺术风格迥异的两夹弦《春秋商圣》等历史题材剧5部;山东梆子《南下》等革命题材剧两部;大平调《冯家老院》等现实题材3部;舞台动漫剧《跑旱船》等农村题材剧4部。其中《跑旱船》作为全省唯一一部戏曲作品,代表山东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走出去”中不断提高

    近几年,菏泽市通过深入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和普及惠民战略,创造了菏泽戏曲事业发展史上“新创剧目多、获奖项目多、送戏下乡多”的“三多”现象。

    当地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制定创作规划,在剧目选题、策划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推进措施,加快戏曲精品创作顺利推进。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实现了县县有剧团、年年有新戏、天天有演出。近年来,先后组织获奖剧节目巡演600余场次,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传统戏曲艺术生命力。

    在创作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菏泽市也未忽略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丰富和创新。2014年,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创新观念,大胆探索,创建了“依团代传”模式,成功恢复大弦子戏传统经典剧目《两架山》,使大弦子戏这一消失多年的地方剧种得以重生。动漫舞台剧《跑旱船》,把传统戏曲与舞台动漫有机融合,创新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

    此外,菏泽市还积极实施地方戏“走出去”工程,开展交流提升。先后组织9台剧目到济南、北京演出近20场。今年7月,菏泽市组织戏曲院团赴港参加“2016香港·中国戏曲节”演出,与国家京剧院、上海昆剧团等国内知名院团同台献艺,集中展示了5个地方剧种的艺术魅力,并以《从曹州地方戏到中国戏曲声腔》为题,举办了山东地方戏曲知识交流讲座,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和香港观众的一致好评。

    用科学机制激发活力

    菏泽市传承发展地方戏的诸多成绩,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健全了戏曲繁荣发展的保障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关于菏泽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演员待遇、排练场所、剧本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按照在职在编演员平均每人每年不少于4万元的标准核拨经费,并建立正常增资机制,为戏曲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

    同时强化资金奖励。菏泽建立了全市艺术创作奖励激励机制,市县区院团新创一个剧目,同级财政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补助,根据新创剧目获奖等次,市县财政再分别给予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极大地提升了院团创作的积极性。

    地方戏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菏泽坚持以名剧造名演、以名演带名团、以名团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多措并举强化戏曲人才队伍建设。市级每引进或培养一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市财政每年分别补助8万元、6万元;县区每引进或培养一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同级财政每年分别补助7万元、5万元。近几年,菏泽先后选派15名中青年骨干参加省级以上举办的各类戏曲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艺术名家来菏开展戏曲培训10余次。菏泽市艺术学校先后为市县院团输送戏曲后备人才15名,先后有27人在省内外专业比赛中获奖。

    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永江介绍,“十三五”期间菏泽将继续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沉下心来搞创作,静下心来做提升,力争创作出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彰显菏泽特色的精品力作,努力开创菏泽戏曲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