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鉴藏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立时代丰碑 为众生造像
“北清明”与“南姑苏”
国难上柏缘




 中国文化报 >  2016-11-1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时代丰碑 为众生造像
——尹积昌家属慷慨捐赠其雕塑作品

    五羊石像(雕塑)  尹积昌

    孙中山纪念像(雕塑)  尹积昌

本报记者 李亦奕

    日前,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立时代丰碑——尹积昌雕塑捐赠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厅展出。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件正式作品往往有多件不同材质的设计小稿,除了展出尹积昌的主要雕塑作品,还复原了尹积昌的工作室场景,并辅以相关文献和图片资料的展示和说明,以期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对广州城市雕塑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雕塑家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作品由尹积昌家属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这是尹积昌雕塑原作和创作小稿的第一次大规模捐赠,并入选2016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此次捐赠作品年代涵盖上世纪50至90年代,其中雕塑原作和创作小稿248件,旧照片115件,以及尹积昌使用过的模具、雕塑台、雕塑工具、办公家具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实物,其系统性和完整性都是不可多得的。

    尹积昌(1923—1998),广东南雄人,我国著名雕塑家。194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胡根天、吴子复,著名雕塑家梁竹亭、郑可等。尹积昌1949年加入华南文工团,1950年参与筹建南方艺术服务社(后改为广州人民美术社)并任副社长,1956年他负责筹建广州雕塑工作室(后改为广州雕塑院)并任主任,此后还先后担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城市雕塑规划小组成员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雕塑家之一,尹积昌从1956年负责筹建广州雕塑工作室开始,就为广州城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世纪50至60年代,随着广州市政府的重视,广州城市雕塑建设开始起步,尹积昌在这一时期参与创作了3件标志性作品:《孙中山纪念像》《五羊石像》《解放广州纪念像》,这些作品均以写实为主旨,无论政治题材还是神话传说题材的作品,均刻画入微、形象生动,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注重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雕塑和传统文化,将传统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手法和风格根据作品题材的不同而变化。如今,当人们徜徉在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时候,凝结着尹积昌心血的时代丰碑已成为一道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融入广州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成为广州人不可磨灭的城市印记。进入80年代后,广州的城市雕塑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得到长足发展,尹积昌也进入创作高峰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广州起义纪念碑》《电影先驱蔡楚生纪念像》《孙中山学医纪念像》等。

    在创作大型城雕的同时,尹积昌也为各种各样的人物造像。这些人物除了妇孺皆知的历史文化名人如爱国将领、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之外,还包括大量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尹积昌创作的人物雕塑形神兼备,体现了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的五官,又依据人物不同的身份气质,运用不同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发型衣着。如《蔡廷锴将军胸像》和《叶挺将军像》,以沉稳简洁的手法塑造了军事家坚毅勇敢的形象;而《漫画家曾钺像》则粗犷豪迈,符合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冼星海胸像》则特别细腻柔和,展现出音乐家不同于常人的敏感和优雅。

    尹积昌创作的这批人物雕塑,为我们记录下了20世纪50至90年代各行各业典型代表人物的立体形象。从这一角度来看,尹积昌也可以说是广东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位记录者。同时他也善于根据创作主题糅入民族艺术风格,因此,一些展现广东地区民俗风情或神话传说的作品也兼具浪漫主义色彩,造型简练,轮廓优美,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上世纪80年代后其创作更多地显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技艺更加炉火纯青,有的作品以抽象的形式完成雕塑造型的建立和形象的转喻。人像雕塑更为传神,超越形似,达到神似的境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