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吴楚风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苏州“小康鱼”体现正能量
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让文化惠民照亮百姓生活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年度
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图片新闻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
“精彩江苏”巡演走进东台富安镇
图片新闻
1PBT




 中国文化报 >  2016-11-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惠民照亮百姓生活
——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侧记

    于洪涛  程诗莹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届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全市城乡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在南通更俗剧院后台秩序井然地领取南通市文广新局赠送的排练音响。 大妈们乐开花的脸庞和盈盈的笑声无不流露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快乐与喜悦。自2014年以来,南通市已连续3年在金秋十月举办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以文化惠民为核心,通过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多种形式,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文化惠民照亮百姓生活。

    打造优秀惠民服务平台

    找准出发点、明确落脚点、把握着力点,南通市文广新局整合全市文化资源,通过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发挥整体优势,围绕惠民演出、惠民培训、惠民讲坛、惠民展览、惠民阅读、惠民走亲,3年来共组织开展3000余场次的文化活动,受益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参与演出单位既有文化事业单位等专业艺术机构人员,也有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群文工作者,还有活跃在城乡的群众文艺团体和文化爱好者。活动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突出产品资源下沉、品牌活动下沉、服务重心下沉,活动项目设置与群众文化需求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大众获得感,为百姓幸福加码。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一载体,南通市在大力抓“4+1”设施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强化文化服务功能,通过创新方式手段、整合有效资源,确保公共文化活动常态化、持续性开展,提高设施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把公共文化资源综合效益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设施利用的标准。南通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铸就文化灯塔,伶工学社周周演好戏,南通博物苑等展览各有特色。近期,南通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全市人大一号议案,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重点督查,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效能不断提升。

    造就过硬文化人才队伍

    话剧《张謇》、越剧《仁医寸心》入选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项目,《仁医寸心》在今年开展的第三届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巡演受到百姓热捧。展示月活动中,一方面通过专业艺术工作者和群众文艺工作者提供作品和服务,内容安排既坚持高起点、推精品,有多次斩获国家、省市奖项的舞台艺术精品,有充满乡村气息的草根原创作品;另一方面,邀请南通市以外的知名文化机构,特别是国家和省级艺术名家到南通来交流演出、展示风采,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造诣。与此同时,安排面向各年龄段、各社会阶层和各艺术门类的免费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需求。国画、书法、声乐、舞蹈等几十个项目,中老年、青少年、儿童等不同年龄段,每年7000多市民接受免费艺术培训。

    随着以惠民为主旋律的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的深入人心,文化服务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所有市民正成为文化惠民的受益者、参与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