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画 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坚守传统 笃力前行
“丰子恺、程十发艺术特展”亮相上海中国画院
寻找失落的乡愁
深圳画院:以机制创新探索画院特色发展




 中国文化报 >  2016-11-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子恺、程十发艺术特展”亮相上海中国画院

    本报讯  日前,上海中国画院建院60周年系列展之“文心烁烁——丰子恺、程十发艺术特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从上海中国画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段入手,聚焦丰子恺、程十发两任具有代表性的院长,在展现他们自身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之外,更关注他们对于海派艺术传承、发展和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上海中国画院建设所做的贡献。同时,借由丰子恺、程十发折射出两代上海中国画院人的家国情怀。

    上世纪50年代,鉴于当时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同年8月,“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经4年蹉跎,上海中国画院在1960年6月正式成立。画院的成立,极大地鼓舞了老一辈画家的创作热情,也充分调动了入院画家的积极性,他们纷纷为建院出谋划策,积极筹备,并以优秀的国画创作来响应国家生产建设的号召。入院画家的遴选客观全面、严格细致,既有众望所归的海上名宿,又有如日中天的画坛中坚,还有初出茅庐的后起新秀。可谓百家争鸣,一派欣欣向荣。当年陈毅市长欣然为上海中国画院亲笔题写了院名。

    丰子恺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首任院长,他学贯中西,提倡“仁人爱人”的为学思想。其艺术成就并不局限于美术,在文学、宗教、音乐等领域均有所成,因此成为影响广泛的文化学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特别是他与恩师弘一法师的一世之约,至今仍广为传颂。丰子恺高尚的艺品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对上海中国画院的创建发挥了重要影响。他就如同一面旗帜,把众多中国画名家团结到画院周围,投入到火热的文化建设中。程十发1984年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他“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国画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活跃于中国画坛,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中国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也是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的重要开拓者。程十发承接了丰子恺的旗帜,对海上画派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作为新时期上海中国画院发展改革的代表人物,程十发敢于抓住时代机遇,对画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践行,为画院新时期的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可从程十发的人生历程中,窥探到整个上海中国画院建设的历史全景,而这也正是20世纪新中国美术发展在上海的缩影。

    可以说,从丰子恺到程十发,上海中国画院在历史的大潮中经历了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变革。如今上海中国画院的改革和创新,正是继承了画院传统,一些重要的创新更是从当年的举措中得到的灵感。“丰子恺先生当院长的时候,解决了党和政府要求画院团结好所有新中国成立前的‘遗老遗少’,包括从国外回来的一批艺术家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在画院这个大家庭中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艺术家的关怀。而在‘文革’后,程十发先生将画院带进了新时代,他和方增先共同解决了如何继承画院的传统,形成南北交融的新格局这样一个大课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说。

    展览中,除丰子恺画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画作外,观众还可以看到丰子恺编著的《开明音乐讲义》、散文随笔《缘缘堂随笔》、丰子恺译著及绘画总目清单等,亦可欣赏到程十发的连环画、人物画、写生照片等。

    (木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