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亚群
北京的早春二月,天气渐暖,但一场迟来的大雪突然飘落,似乎又暗示着对过往一年的眷恋不舍。2016年,诸多文化新兴热词口口相传,由其缔造的繁华与呐喊犹在耳畔,电竞便是其中一个。
2016年初,阿里体育宣布启动WESG(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随后业内大事层出不穷:政策导向实质利好,娱乐明星广泛关注,各路资本接踵布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业内流传一种说法:2016年是中国电竞产业发展元年。
在更多人眼中,网络游戏已不再是早年的小众化娱乐项目了,它正迅速发展,并且,还拥有了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称谓:电竞。特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开始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电子娱乐方向,更是让电竞由“打游戏”变为了不少年轻人追逐梦想的途径。
迷茫:偏见下的孤独梦想
2003年,一档名为《电子竞技世界》的节目在央视开播。同年,电竞也正式获国家体育总局认可成为体育项目。
“央视教孩子不学习,打游戏?”短短一年,这档节目迎来的只有大量的反对声音。时任央视体育中心主任的马国力戏称:“是中国妈妈们浇灭了我国电竞发展的第一把火。”于是在2004年,《电子竞技世界》停播。
由于早期当头一棒,中国电竞发展消沉了许久。直至“互联网+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电竞才燃起了新的希望。然而,网络游戏在中国长期存在负面评价,使得电竞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诸多困惑。
但多年来始终未变的,是大量热爱电竞的年轻一代,和一群为电竞梦想敢于坚持的人们。资深电竞媒体人周奕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辞去了工作7年之久的《电子竞技》杂志执行主编职务,独自创办新媒体——大电竞APP。“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电竞不能只在世俗偏见中生存。”回忆往事,周奕颇为感慨,早年他到杂志社工作的时候,有人认为他进入了一个小众的世界。“但现在电竞的火爆已说明了一切。”他笑称。
“电竞要想迈向成熟,首先产业链各个环节要完备,专业化的媒介不可或缺。”周奕虽然始终对中国电竞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每当谈到融资渠道和盈利模式之时,他脸上又流露出这些中国电竞探路者内心的孤独。
转折:“正规军”介入
2016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504.6亿元。然而,在这片逾5.6亿用户的市场中,从业者仅有近5万人。有电竞行业资深管理者坦言,这个群体的整体业务素质更令人担忧。“目前,中国电竞赛事制作水平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电竞分会常务副会长应书岭表示。
2016年8月,国内首个电子竞技专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设,开启了“正规军”涉足电竞行业的大门。随后,全国一些高校纷纷跟进。今年1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电子娱乐方向)的消息更是将高校电竞教育推向了高潮,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生不逢时啊!”很多热衷电竞的“老玩家”纷纷感叹。“妈妈你看我打游戏也能上大学。”“跪求让我再考一次。”“10年前已是一条好汉。”这些充满“羡慕嫉妒恨”的段子也在微信、微博中蔓延开来。
“千万别把学校当网瘾少年的归宿。”在高校负责人眼中,招收电竞专业学生并不是为了来打游戏的。据了解,一些专科院校会侧重对游戏内容、操作等方面的教学,意在培养电竞选手。而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重点院校,则更侧重于管理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
“相比而言,中国电竞产业不缺天赋异禀的好玩家,而缺少具有一定文化教育背景、真正深入研究产业规律的运营人才。”一些教育界专家对此表示。
曙光:开创电竞新时代
今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和NVIDIA(英伟达)中国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电子竞技娱乐大赛(CEST)在北京圆满落幕。大赛覆盖全国94个重点城市,逾1万家网吧报名参赛。
伴随着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阳也愈发忙碌起来。“无论网游、网吧还是电竞比赛,人们对这些与游戏相关的新概念认知还很模糊。我们要做的是一方面提高从业者素质,为产业良性发展寻找思路;另一方面要对社会普及,改变世人对行业的误解。”他说。
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产业异军突起。作为直播的主要内容,电竞产业发展更是如鱼得水。有些观点认为,排除资本层面,2016年的“电竞元年”效应几乎是由直播产业一手推动。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春河看来,与直播融合只是电竞产业发展的一种表现形态。2016年的电竞产业已不该仅从获得多少投资、拓展多少用户、举办多少赛事层面来关注。它已不再是早年企业和玩家的单兵作战,而是首次被政府、企业、高校、民间所共同关注。“凝聚全社会力量,这才是一个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