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跃武
不一般的厦门旅游
说起厦门旅游,必然会提到鼓浪屿、厦门大学校园、中山路商业街,还有近些年兴起的环岛路,及沿线的曾厝垵、黄厝等民宿聚集区等景点。在景点景区旅游阶段,厦门已经开启了自发生长的局部全域旅游。
与此同时,特区优势更助推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与文化、民宿、高教、体育、美食、购物、自贸区等要素早已充分融合。“旅游+”在全国率先萌芽发展,铸造了特色品牌,共同擎起厦门旅游大旗。特别是今年9月将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必将一如G20后的杭州,游客蜂拥,令四海瞩目,惹厦门鹊起,推动厦门以会议会展为代表的旅游业态升级到新高度。
把脉厦门旅游
厦门旅游基本以厦门岛和鼓浪屿为主要空间,不仅沿袭多年的近现代滨海都市历史文化旅游和闽南风情观光旅游,也与现代、时尚、艺术等元素有了深度融合创新。
然而,植根于自然环境和乡土人文,展现地域历史文化、乡村民俗风情、农业生产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国内大多数游客奢望的滨海休闲的旅游,在旅游空间和产品中所占比例很小,这不但与近些年兴起的乡村游、农业游、生态游、民俗游相差甚远,更与旅游新趋势下,游客的度假、体验等深度旅游期待不太契合。更重要的是,其制约了旅游推动厦门文化基因复兴和创新的进程。
实践证明,旅游是推动地域文化振兴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例如,《宋城千古情》让8000年杭州史荡气回肠、精妙华美,逾两万场的演出,座无虚席。
另外,厦门旅游人才储备缺乏也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更具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大众旅游形式造成短期内施展乏力的影响。
放眼当下,大多数地方仍以生态山水游、休闲农业游和文化观光游为主,而这恰恰是厦门旅游的短板。可喜的是,厦门岛-鼓浪屿作为厦门旅游的母体支撑,是厦门旅游的亮点,也是其他地方难以相比的。
因此,对于大众旅游,国家力推而厦门也有基础的全域旅游,从厦门全局发展高度来看,应当旅游重构,打破并提升目前以厦门岛-鼓浪屿为主的旅游新空间,并在岛外四区大力拓展厦门旅游空间,实现新担当和新价值,从而展示厦门旅游和城市的新形象。
厦门旅游的三台大戏
鼓浪屿、厦门岛、岛外四区分别以屿、岛、陆三级空间渐次扩展,并以厦门的昨日、今日和明日为主题,分别上演“语(屿字谐音)说嘉禾”(昨日历史文化)、“为厦倾倒(岛字谐音)”(今日品质生活)、“鹭(陆字谐音)回思明”(鹭回寓意明日回归自然舒适)大戏,从而实现特色发展、整体营销和一体共赢。
鼓浪屿,作为中国近代史对厦门的见证,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空间上,榕树勃勃、海天丽丽,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共同诉说往昔与今朝的厦门魅力。未来,厦门应以近代历史文化体验为特色,以“鼓浪屿生活”为旅游主题,将老民居生活、历史体验、山海榕休闲等旅游产品做强做优,营造浓浓的昨日厦门之感知、感怀、感动的旅游休闲空间。
同时,厦门岛的定位还应以现代都市品质旅游为目标,深挖中山路商业街、厦门大学等存量资源,凸显文化特色和体验;开拓老城区、城内低山、山间水体等增量资源,打造都市高端旅游休闲度假空间。另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时尚艺术、文化创意、体育赛事、节会节庆、商务贸易、会展会议、高端度假、购物娱乐等旅游产品和业态,通过旅游,让厦门的都市和文化魅力大放异彩。
近年来,岛外四区承担着厦门大量重量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门户厦门北站、空中枢纽翔安国际机场连通国内外、跨海桥隧沟通陆岛,还有在建地铁畅通市域。
同时,在健康、美丽、情感、素养为消费主题的趋势和快捷通达的交通背景下,基于空间和资源的考虑,厦门将充分利用岛外四区天竺山、云顶山、香山、汀溪水库、石兜水库、金光湖森林等山水生态环境,五峰、顶许、吕塘、院前、西坑等乡村农业资源,及大嶝岛、小嶝岛、杏林湾等湾岛滩涂空间,以“明日舒适厦门新空间”为主题,发展与厦门岛-鼓浪屿互补、互促的生态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体验、乡村旅居生活的旅游新产品,强力推动厦门旅游丰富类型、优化结构、升级品质,共筑厦门的旅游新未来。
同等重要的是,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北四岛也为主岛市民提供了美好的闲暇时光,从城居时代暂归山、水、乡、农、野共融的乡居时代。通过营造厦门城市全新的居住空间、休闲空间、文化空间和产业空间,升级大农业、优化服务业,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地域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旅游成为推动厦门全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者系杭州华清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