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同学们自小就学读诗书,第一首会背的诗或许就是《静夜思》,而最熟悉的诗人可能就是李白了……”这是上海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建的公共文化创新项目“移动书格”延伸到安徽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时的一个场景。上海辞书出版社哲社室副主任刘寅春在为学生们讲解“我们怎样读唐诗”,一首首李白诗词的解读,一个个李白生平故事的讲述,让在场的学生与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好想现在就能拿到‘移动书格’带来的那些古诗词鉴赏书,通过阅读,一边学习鉴赏,一边了解古诗词创作背后的故事。”就读于五年级的司曜宇显得非常兴奋,他说,“这些书籍都是上海的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有了它们,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也能让更多的同学喜欢上诗词,喜欢上阅读。”
5月24日,上海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建的公共文化创新项目“移动书格”,携手上海辞书出版社一起走出上海,将300余册书籍带到300公里外的“诗仙”李白终老地——安徽省马鞍山市,并与马鞍山市湖东路第二小学设立联合“移动书格”,以此鼓励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让好书陪伴孩子们的童年。作为“移动书格”与湖东路二小共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鞍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李白研究协会原会员曹化根此前已应邀为湖东路二小的同学和家长带来一场《漫谈李白文化》的主题讲座。
“移动书格”是上海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图书馆发展之路所创建的一个公共文化项目,并成功获评2016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张炜玮告诉记者,当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阅读的良好氛围,“居民们不仅渴望读好书,对新书、热书以及各类阅读延伸活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五里桥街道区域内有着不少知名文化出版单位,他们的新书也需要有个平台向公众展示。我们联手搞这个活动,就是想搭建一个让书香飘散的平台”。于是,五里桥街道图书馆(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读者议事会策划的“移动书格”创新项目应运而生。
“移动书格”就是图书馆里一格一格的书架,通过出版社、社会组织和书评人对书格的认领,以书籍推荐和书评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推荐好书、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深邃的审美启迪。据张炜玮介绍,一般出版社认领书格之后,会将其出版的新书放在书格中让读者第一时间阅读,也为新书做了有效的宣传;社会组织认领书格后,通过摆放书籍和组织推荐作品,达到培养居民阅读习惯的目的。同时,多种社会主体借助“移动书格”实现了资源整合,如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已通过“移动书格”在五里桥设立了上海非遗海派连环画社区传承点,让非遗项目在百姓家门口获得有效的传播与传承。
为了让更多社会资源共助全民阅读,“移动书格”决定走出五里桥,走出上海。他们的想法与上海辞书出版社不谋而合。于是,签订共建协议的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策划了此次送书活动,300余册书籍包括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类工具书,以“少年科学探索丛书”为代表的少儿科普类读物和以《理想在我心中》为代表的理想信念教育类主题读物等,共计数十个品种。
“‘移动书格’ 来到湖东路二小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性的选择。”张炜玮告诉记者,上海辞书出版社主要出版综合性辞典、语文词典、专科辞典以及古诗词类鉴赏书籍等,这些工具类书籍的主要读者就是老师和学生。马鞍山是李白生平喜欢的地方之一,曾7次到访,并终老于此,因此赢得了“诗城”的美誉;而湖东路二小有着“书香琴韵,和善乐学”的校园文化,学生对阅读的热爱颇为浓烈。所以,当一行人走进校园时,映入眼帘的便是以“书香琴韵,和善乐学”这八个字命名的4幢教学楼,耳畔则是从各间教室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大家不由得感叹:“我们的‘移动书格’来对了地方。”
此次“移动书格”马鞍山之行,不仅为书格继续升级积累了经验,也增强了进一步走向更多地方的信心。张炜玮说,目前已有十余家出版社和社会组织认领了书格,并签署了共建协议。“接下来,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将把书格移动到更多需要书籍的地方,把阅读推广的各种活动带到更多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