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呼和浩特全力打造民族特色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立足文化惠民 完善服务体系争创民族地区特色示范区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青城在行动
创建花絮
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 倾力满足群众文化诉求




 中国文化报 >  2017-06-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青城在行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云光中(右三)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兰毅(右一)陪同下检查玉泉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王惠捷 摄

    张 乔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近70小时,新书、少儿图书、报刊实行开架借阅。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图书馆建设,满足全市群众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对书库、阅览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进行了改造升级。

    在坚持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图书馆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在回民区实验小学、新城区人和社区、内蒙古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等建立了30多个馆外流动服务站。流动站年平均流通图书近万册次,并且定期组织专家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和图书更新。

    “青城文化讲坛”是图书馆特色文化服务品牌,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优秀基层讲堂”称号。“青城文化讲坛”平均每周举办一期,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为读者提供不间断的文化盛宴。

    2016年开始,图书馆在呼和浩特市“两会”期间进驻会场、代表及委员住地,利用丰富的馆藏书刊、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资源,为与会代表及委员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

    呼和浩特市群艺馆秉持抓人才、出精品的方针,充分发挥文化主体地位,积极履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职能,创新工作机制。“百姓大舞台”全市优秀民间团体专场演出季、百姓文化大讲堂、“崇尚文明·爱我家园”广场文化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好评。其中,百姓文化大讲堂开辟了群众“点单”、群艺馆“配送”的新途径。

    群艺馆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基地、基层民营团体特别是文化大院的扶持、培养力度,已在托县北半球文化大院、和林县绿果果文化大院、郭天良文化大院、武川县王转桃文化大院成立了呼市群艺馆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中心,同时还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文化大院文艺骨干进行业务辅导、培训,开展特色活动,打造“文化大院+”的创新模式。

    2015年,群艺馆组织成立呼和浩特文化志愿者联盟,至今已吸纳志愿者团体200多个,志愿者4000多人,涵盖舞蹈、合唱、器乐、服装展示、晋剧、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

    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有馆址两处,一是位于新华大街的呼和浩特博物馆新馆,二是位于通道北路的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平均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国内建筑信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府建筑本体及其陈列展览真实反映了清代早期当地工程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及生活水平、民族习俗、艺术欣赏等,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建筑及历史不可多得的依据,也是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共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见证。

    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从2008年开馆至今,已相继举办各类常规展览、重大节庆专题展览以及国外艺术交流专题展览300余次,包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展览”“青城·记忆——呼和浩特历史图片展”“高原 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收藏作品展”,以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当代俄罗斯油画展”“我们的土地 我们的身体——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等。

    民族美术馆每周六上午推出“少儿蒙语书法培训”公共教育活动,每期参加培训的少年儿童近百人。

    民族美术馆三楼的杨鲁安藏珍馆于2014年7月对外开放,藏珍馆陈列杨鲁安先生收藏的碑帖、字画、印章、钱币、青铜器及其个人字画共437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