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佳
日前,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讲座,他的和蔼、热情、健谈与智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讲座之后,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贺乔治,听他畅谈与中国的不了情缘。
感受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今年是贺乔治在中国的第3年,他去过中国23个省区市,已经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谈起对中国的印象,他感慨地说:“我在中国所看到的一切都非常令人惊喜,上海的现代、成都的舒适、南京的厚重、重庆的活力、西安的神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旅行为我打开了一个个窗口,让我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贺乔治说,自己去过上海很多次,每次都会发现一些新建筑拔地而起,上海这几年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也令世人瞩目。
贺乔治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吸引,表示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北京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北京的皇家园林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整个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除了流连北京的众多博物馆,欣赏文化遗产和各类展览,贺乔治也愿意欣赏中国的现当代艺术。“798艺术区是我在这个城市里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每到周六,我都会花一下午的时间在那里边走边逛,欣赏艺术精品,享受艺术氛围,畅谈艺术梦想。”他说。
开创两国关系更美好的未来
智利虽然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但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一直走在拉美国家前列。作为南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智利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贺乔治表示,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十分紧密,文化交流也相当重要。他重点提到贯穿2016年全年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通过两国文化机构的通力合作,一系列高水平文化项目在交流年框架下呈现在两国观众面前。去年,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克·古兹曼的回顾影展在北京举行,导演本人也首次访华;智利作家亚历杭德罗·桑布拉出席了京沪两地的图书节;智利画家万徒勒里作品展先后在北京、南京和上海展出,这是这位智中友好先驱的作品继1957年首次在北京展出后,第6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今年2月,智利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第一本中文版诗歌集《你是一百只眼睛的水面》在北京发布。“中国是一个拥有诗情画意的国家,智利也是,诗歌将中国和智利连接起来。米斯特拉尔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女作家,希望此书能进一步拉近中国和智利之间的距离。”贺乔治深情地说。此外,5月,智利国宝级艺术团——智利民俗芭蕾舞团中国巡演之旅拉开帷幕;6月,《魅力新永城,中智文化情》文化交流晚会在河南举行。贺乔治说:“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形成全方位沟通的渠道,让远隔万里的两国人民能够心心相通,共同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6年,赴智利旅游的中国游客增加了50%,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智利简化了签证办理流程并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据贺乔治介绍,智利已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探险旅游目的地之一。“就我个人而言,尤其喜欢巴塔哥尼亚,我喜欢它的冰川、峡湾、岛屿和迷人的景色,我们热切期盼有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去游览。”
“一带一路”带来合作新契机
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出席了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表示,此次论坛非常成功,不同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会见与交流,共同谋求构建更好的关系以及共同的平台,使各国民众生活有更好的发展。
对此,贺乔治说:“‘一带一路’开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带来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联动亚欧大陆的宏大意义。中欧班列的开通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切实可行并已初见成效。”
那么,“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智利将如何参与合作?贺乔治称,智利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包括科技、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希望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关注智利的基础设施和能源开发。如今,一条长达1.9万公里、从中国到智利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纤电缆正在计划建设中,两国已签署了可行性研究的谅解备忘录,目前正在进行这个工程的全面可行性报告研究。建设海底光纤电缆是为了提高大数据传输速度。“随着中拉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互联网的需求也在提高。这条跨太平洋电缆将成为亚洲与拉丁美洲之间的数字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