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公共文化·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展示的平台 交流的窗口
贵州毕节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图片新闻
一部理解孩子,传达爱与美的文学佳作
《中国长城志》发布
天津市第九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开幕
北京星蕾阳光舞蹈中心
获评“蒲公英艺术培训基地”




 中国文化报 >  2017-06-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贵州毕节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李  盛

    日前,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两个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在县电视台的直播中,针对公共文化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不力,向全县人民做深刻检讨,并承诺限期对所辖乡村不达标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进行全面整改。与此同时,该县图书馆与文化馆喜迁“新居”。纳雍县分管文化的副县长介绍,新楼原本是准备供县政府办公用,鉴于县图书馆与文化馆馆舍老化、面积不达标,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结合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要求,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让政府办公场所为文化惠民阵地让路。

    纳雍县强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举措是毕节市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缩影。毕节处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承担着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探路的使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后,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维护有了法律武器,也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强硬抓手。

    “以法促文,以文惠民”,毕节市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宣传贯彻作为示范区创建和“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力求使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法律武器落实到每个相关工作人员、普及到每个民众。依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毕节市对各县(区)公共文化建设经费和人员到位情况、需改造和新建的设施情况以及挪用挤占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章“法律责任”相关条款提出限期改正要求。注重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公共文化建设协调新机制,由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牵头,建立示范区创建调度微信群,各县(区)分管县长定期在群内汇报法律贯彻落实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招”,市政府、市督办督查局、市实绩考核办领导予以实时点评,变每周一调度为时时调度,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时效性,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来,毕节市公共文化活动和设施成果呈遍地开花趋势。从毕节市乌蒙文化艺术节脱颖而出的彝族古剧《撮泰吉》走出国门,惊艳亮相于法国尼斯狂欢节,并获“最佳表演团队奖”;七星关区、金沙县率先落实每村(区)配备一名文化志愿者担任文化管理员,并给予每月不少于800元的补助,切实破解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和设施缺乏专人组织管理的难题;威宁县派工作组对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挤占、挪用的设施设备进行蹲点整改清退,将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纳入十项民生工程,在新馆未竣工前将两馆搬至会展中心,保证其文化阵地功能的正常发挥;黔西县着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化、保障化、多样化、均等化“四化”建设,文化设施补短板工作成效显著,县级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影剧院)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大方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建设,引导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织金县致力文化精准扶贫,引导培育发展省级非遗项目苗族刺绣蜡染,其代表性传承人带领百余名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妇女脱贫致富;赫章县积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将地方特色歌曲和舞蹈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夜郎健身操队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谁是舞王”——中国广场舞民间争霸赛总决赛中一举夺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