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艳
“你们的湘剧好神奇呀!袖子好长好漂亮。”6月6日,在法国巴黎城堡歌剧院,湘剧表演艺术家陈爱珠和湖南省湘剧院院长、梅花奖获得者王阳娟收获了不少当地“粉丝”。作为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湘剧,表演丰富多样,层次分明,唱腔细腻动听,特别是高腔,极具湖南“辣”味儿。
此次湘剧《拜月记之双拜月》《秋江》、昆曲《怜香伴》、京剧《天女散花》等多剧种经典剧目受邀参加了由巴黎市政厅、中法文化交流中心、巴黎艺术协会主办的“中国戏曲之夜”,为法国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戏曲文化大餐。
如何打破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让湘剧的魅力在法国的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湖南省湘剧院想了不少办法。为了帮助法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现场同步滚动中法双字幕选择有代入感的法国歇后语和地方俚语来翻译文字,让观众更易理解古典艺术的对白与唱腔文字。湖南省湘剧院在了解到法国人对原汁原味的戏曲兴趣更浓后,在剧目的题材选择上,都以经典剧目为主,此次演出的《拜月记之双拜月》与《秋江》均为湘剧的知名剧目,其中《拜月记之双拜月》专门恢复了帮腔元素,让湘剧一唱众和的特征得以淋漓展现;在服装造型上面也花了不少心思,采用手工真丝苏绣,按照剧中主角的名字“瑞兰”“瑞莲”打造兰花、莲花图腾服饰,飘逸的一体垂坠外披、收腰的老工匠手工剪裁内衬。
值得一提的是,当法国观众得知舞台上千娇百媚、嗓音像16岁姑娘一样清甜明亮的“年轻演员”陈爱珠竟然已经76岁高龄的时候,观众席上发出阵阵惊叹,掌声雷动。
“这次演出压力特别大。”作为此次法国巴黎“中国戏曲之夜”年龄最大的演员,陈爱珠坦言,湘剧虽然在国内获奖无数,但是走出国门专门演出的次数并不多,这次代表中国戏曲文化走向法国的舞台,一刻也不敢放松。从接到演出通知起的这一个多月里,陈爱珠每天喊嗓练功,穿着两寸半高的鞋子走台步。因为《拜月记之双拜月》中有跪下拜月的场景,为了避免在舞台上出现跪下去起不来的情况,排练的这段日子里陈爱珠的膝盖遭了不少罪。“2000年退休以后,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还是第一次。”陈爱珠说。
此次湖南戏曲团队的精湛演出获得了高度认可,由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组成的评审团,经过10天审核与评选,最终由陈爱珠和王阳娟主演的《拜月记之双拜月》获得了法国巴黎“中国戏曲之夜”优秀剧目展演金奖,同时,陈爱珠还荣获了法国巴黎授予的艺术终身成就奖。6月6日演出结束后,陈爱珠、王阳娟等艺术家荣获由巴黎市政厅颁发的“中法文化交流大使”的荣誉称号。
湘剧作为湖南的文化名片之一,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接下来我们会在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进行巡演。”王阳娟表示,将在保留湘剧的原汁原味,传播湖南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