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让乡村文化遗产走入日常生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不管从我国推行供给侧改革,还是从国际发展的潮流来看,民宿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我认为,推动遗产酒店联盟的创立,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这样的平台加强交流、培养人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应该根据遗产地的实际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比如建立乡村博物馆等其他方式。
孟凡浩(建筑师)
近些年,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但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不是标本似的简单保存,而应该将其充分利用让它焕发生机。我认为,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首先应该根据文物保护的等级来评定。对于保护等级一般的民居,可以适当进行改造来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因为,民宿的优势并不体现在物理空间上,而是在于它本地化的特色服务上。而且,民宿发展要避免运营模式酒店化,硬件设施农家乐化。
民宿作为一个切入点,能够给乡村导入人流,带来现代化的生活理念,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但乡村的激活和复兴,光靠这一个方式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鼓励原住民回归。
吕人凤(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
台湾民宿的核心优势不是建筑,而是民宿主人。住民宿就是让住户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特色。如何获得这种感受呢?那就需要民宿主人和客人进行交流,需要民宿主人主动引领和带动,给客人介绍当地特有的民宿表演、文化风俗、农事活动等。比如,我们会组织客人们去海边散散步,或者推荐他们去附近的电影院去看看电影,里面有侯孝贤、琼瑶等一些导演的老电影,很有怀旧感。如果客人感兴趣,我们也会带他们去当地的菜市场去买最新鲜的蔬果海鲜,回来后还可以一起做饭、吃饭,真正过一过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这或许才是民宿“好山好水好有趣”的正确打开方式。
德村志成(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民宿更应该是“让客人回到温馨的家”,发挥特性、展现个性、体现温情,这才是民宿的三大特性。民宿最大的特点是有主人的温情和主人客人之间的交流,让客人有一种心灵的归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