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投融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投融资

第3版
创业青年
  标题导航
保底方北京文化:从旅游到影视的转型之路
京东携手微影时代 加速泛娱乐战略布局
二次元企业如何与资本对接




 中国文化报 >  2017-08-1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狼2》引爆上市公司业绩
保底方北京文化:从旅游到影视的转型之路

    北京文化2010年至2016年营收和净利润情况(来源 执惠)

□□梁国庆 四夕

    在成为中国电影新的票房冠军后,《战狼2》的数字传奇还未止步……截至8月10日,《战狼2》15天累计票房已突破40亿元。如此可观的数据不仅给暑期档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更是为《战狼2》背后投资方带来了名利双收的超额回报。

    《战狼2》重要发行方、A股上市公司北京文化自《战狼2》7月27日上映以来,股价自13.54元/股上涨至8月10日收盘时的19.5元/股,总市值更是高达134亿元,这家曾经的旅游企业华丽转型的背影让人惊艳。北京文化影视转型之路真相是什么?“影视+旅游”的模式真的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吗?

    转型之路坎坷

    北京文化的影视转型之路其实早有布局,只不过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从2013年年底开始向影视方向转型,到2017年凭出品、保底《战狼2》大火,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旅游上市公司转型影视行业,北京文化的转型之路似乎还算成功。

    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文化(原股票简称:北京旅游)由原北京京西经济开发公司独家发起,于1997年成立,1998年1月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北京旅游,发行价格4.72元,以景区经营管理和酒店管理服务的旅游业为主业。

    在执惠盘点其2010年至2016年营收状况时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自2011年始,北京旅游出现了逐年业绩下滑,2013年营业收入更是出现连续几年的最低谷的现象。在旅游业景区经营管理和酒店管理服务为主业导致营收持续走低的状况下,北京旅游开始谋求转型。

    2014年3月,北京文化发布2013年年报,其中详细阐述了自己转型的原因和历程:由于景区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增强盈利能力,扩大规模,调整发展战略,在保持原有旅游业务基础上,涉足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影视文化行业。

    同时,该公司还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由单一的旅游行业转变为旅游和影视文化两个主业协同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借助资本和产业优势,保持和扩大现有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平台收购影视文化企业,进军影视文化行业,实现公司旅游景区资源和影视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大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随后,2014年8月,北京旅游拟募集资金33.14亿元,其中25.2亿元用于收购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星河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拉萨群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各100%股权。据了解,上述3家公司分别主营电视剧和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经纪代理服务,电影和网络剧制作及整体营销业务。

    2013年12月,北京旅游停牌收购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资产,进入影视文化行业,并以此次收购为契机,逐步完成旅游、影视文化双主业产业转型的战略布局。

    2014年10月,北京旅游发布公告,正式变更为北京文化。这也意味着北京文化由单一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旅游上市公司,变身成为以旅游、影视文化双主业的上市公司。

    然而,北京文化在景区运营方面红灯此时开始闪现,甚至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向其发出退市函,将于2019年收回其潭柘寺、戒台寺两寺经营权和管理权。与此同时,其影视布局不见起色,2015年,北京文化营业收入在扣除非经营性损失后出现了负增长。

    这一形势下,北京文化便逐渐地将重心往影视文化方向转移。北京文化董事会秘书陈晨表示,从2016年开始,北京文化影视业务与旅游业务的占比约为7:3,今后影视业务的占比还将逐年提高。

    影企争抢布局

    当互联网红利期进入尾声阶段,市场基本格局既定,“融合、跨界、多元”的词汇开始充斥着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谋求转型和多元发展。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旅游业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影视+旅游”成为众多旅游企业转型、影视公司多元化的第一选择。

    旅游与影视、地产、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国内目前旅游资源提供方普遍陷入旅游产品单一、服务体制僵化、创收压力大、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经营模式千店一面、游客体验糟糕的局面下,影视行业这个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几乎是国内很多旅游公司在转型摸索道路上想到的第一选择。

    如果说北京旅游转型进军影视业并取得如今的成功是个案的话,那么影视业纷纷进军旅游业似乎已成行业共识,例如光线传媒在旅游实景娱乐方面的布局,华谊兄弟斥资100亿元打造的(南京)电影小镇项目;博纳影业50亿元注资东方影视城;华策影视与景域集团合资1000万元成立华策景域,进军“影视IP+旅游”;长城影视收购9家旅行社,意欲为诸暨长城影视城每年输送20万人次以上游客等。

    6月28日,华谊兄弟(南京)电影小镇项目在南京江宁区上秦淮湿地公园开工。据华谊兄弟2016年度报告披露,从2011年就开始布局实景娱乐业务的华谊兄弟,2016年在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业务方面实现2.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62.34%,而在毛利率方面2015年和2016年平均高达98%以上。

    早在3月29日华谊兄弟的投资者上海交流会上,华谊兄弟总经理王中磊就表示,2016年对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业务来说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截至2016年年报发布之日,其已经完成16个实景娱乐项目的签约。

    博纳影业则于去年5月宣布,拟投资50亿元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博纳东方影视城。据之前相关信息透露,博纳东方影视城将于今年依法取得土地和动工建设,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同的是,为进一步拓展影视内容的衍生渠道,提高变现能力,5月27日,长城影视发布《关于收购南京凤凰假期旅游有限公司等9家旅行社股权的公告》称,公司自2015年5月全资收购诸暨影视城以来,为融合已有业务,发挥协同效应,做大做强影视基地业务,拟收购旅行社,意在服务公司的文化娱乐版块,落实到影视基地的旅游延伸服务,提升盈利能力。

    据了解,诸暨影视城主要收入来源是商铺出租、门票和影视拍摄服务收入,从其2016年度报告中来看,诸暨实景娱乐收入为2910.21万元,同比增长52.63%。而通过本次收购9家旅行社51%的股权之后,预计将为诸暨影视城输送游客20万人次以上。

    纵观这些布局和选择不难发现,影视公司之所以积极涉足实景娱乐项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内票房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影视业绩下滑;另一方,影视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内容资源积累,在内容方面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既可以进行轻资产输出,也可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布局,对影视公司而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点评】

    多元和专注,究竟该如何选择?

    当市场格局既定,行业逐渐细分,用户需求趋于体验化的环境下,“旅游+影视”这一市场蓝海必然会成为未来众多旅游和影视企业市场玩家逐利的目标,但多元而无专注也会导致诸多问题,那么多元和专注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从《战狼2》火爆的背后来看,不同企业都在多元化与专业化的转型中较量,而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争论从来没有终止过。

    回归北京文化由旅游转型到影视这一话题,通过盘点可以看到,北京文化彻底抛开旅游业务部分,全面转型专注到影视娱乐方向是必然的选择,而2019年潭柘寺景区和戒台寺景区经营权到期似乎只是一个理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众多影视娱乐公司纷纷试水旅游实景娱乐项目,形成“影视+旅游”的多元化局面。单纯从营收方面来看,北京文化转型影视娱乐之后,是成功的;而最早进入旅游实景娱乐领域的华谊兄弟,在旅游实景娱乐项目方面也获得了市场较大范围的认可,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毕竟内容+场景不是简单的叠加,需要经过专业运营的整合。

    显然,无论是抛弃旅游专门做影视的北京文化,还是从影视垂直领域延展旅游的其他影视娱乐公司,最初都是出于自身业绩的考量,由行业思维出发,更多去思考终局和边界,但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在有限的边界范围内将资源效率发挥到极致,若脱离专业领域的积累,盲目多元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世界上很少企业因专注而失败,但因盲目扩张多元化而死掉的企业不计其数。

    北京文化可能因《战狼2》红极一时,并不能成为旅游企业转型影视成功的佐证。毕竟影视行业好作品持续生产是全球性的难题。上述五大影视公司在影视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跨界旅游却有更多要补的功课。多元也好,专注也罢,一切都需市场来检验,但在合理边界内的透彻思考,扎实创新必不可少。

    (作者均系执惠分析师)

    点  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