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灵山秀水 文化忻州
红绿彩瓷出八义 千年窑火有传人




 中国文化报 >  2017-08-2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山秀水 文化忻州

    老牛湾

    五台山菩萨顶

    代县雁绣坊文化艺术公司绣娘工作间

    晋绣坊第三刺绣工作室

    定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生产线

    国家级非遗项目原平凤秧歌

    芦芽山

    万年冰洞

    雁门关全景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东倚太行,西临黄河,南接太原、阳泉、吕梁,北邻朔州、大同,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在这块2.5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310多万忻州儿女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谱写了一曲曲希望和发展之歌。近年来,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忻州市认真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依托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古老的忻州焕发出璀璨的文化魅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忻州的底气,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忻州的财富。忻州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49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有世界文化景观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北路梆子、二人台、神池道情、繁峙秧歌、河曲民歌、五台山佛乐、晋北鼓吹、代县挠阁、原平凤秧歌、定襄面塑、河曲河灯节、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云胜锣鼓、挠羊赛、静乐剪纸1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池月饼加工技艺、晟龙木雕、澄泥砚等5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灵山秀水,孕育出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班婕妤、慧远、元好问、海云、白朴、萨都剌、傅山、徐继畲、徐向前、续范亭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彪炳史册,影响深远。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已成为忻州亮丽的风景线。忻州有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有闻名天下的“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有身披82万亩原始次生林、万年冰洞与千年地火比邻而居的芦芽山,有黄河与长城握手的“黄河第一湾”老牛湾,有忻州市区周边连成一线的温泉带,也有遍布全市的红色文化旅游地。全市有各类文化旅游景点294处,已开发游览的有97处。作为最具魅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欣欣向荣的忻州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心灵之舟”。五台圣境净化心灵,雁门雄风激荡心灵,黄河风情愉悦心灵,芦芽美景陶冶心灵,奇顿温泉洗涤心灵。

    随着忻州文化事业的进步,忻州文化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了步伐。全市文化企业已发展到7700个,涉及工艺美术、文化娱乐、艺术培训、演艺等30多个种类,从业人员达到6.3万多人。聚集了定襄晟龙木雕、繁峙晋绣坊、澄泥砚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的产业园区即将建成。五台山演艺中心、雁门关影视外景基地、傅山旧家、云中河公园、晋忻梦幻乐园、河曲娘娘滩水上娱乐园、老牛湾黄河民俗文化园等50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陆续开始营运。木雕、石刻、银器、剪纸、刺绣、面塑、月饼、古建等产业发展壮大,市级“五馆一院”、县级“三馆一院”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忻州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在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浸染中,忻州这片土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摔跤之乡”“八音之乡”“剪纸之乡”“民间绘画之乡”“北方民歌之乡”,并拥有“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卫生模范城市”“中国小杂粮之都”“最具魅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这一张张文化名片见证着美丽忻州的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梦想与辉煌。(张 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