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俐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的儿童音乐剧《皇帝的新衣》,改编自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一开场就很新鲜,居然是从童话的结尾开始的:一个小男孩在欢迎新国王的人群中,指着光膀子的国王大声说:“你们看呐,国王没穿衣服!”
这马上令人产生了期待:这个戏的故事结构不是在照搬、“直译”原著。
这个童话里的小男孩叫安德鲁,他是个孤儿,因“侮辱新国王”被抓。面对安德鲁将被送上绞架,一位名叫波切夫的大臣有些不安,自问是不是自己害了这个男孩……于是,故事从大臣的回忆切入:一个月前,新王召见众人,隔着帘子发布命令——为他的登基仪式寻找世界上最漂亮的新衣。所有的人或忙着找新衣,或为着一箱金币的悬赏,设法成为奉献新衣的人。一对骗子出现,他们以投其所好的奉承得到了大臣的信任,又把握着大臣自认为最有智慧的心理,令他“看到”了那块并不存在的“神奇布料”。通过大臣引荐,他们见到了号称最严谨的皇家裁缝,同样也让裁缝变成了骗局里的同谋。这一切都被号称最勇敢的最高侍卫官看了个明白,但侍卫官不愿铤而走险,去做无意义的挑衅,坚决选择了与大臣、裁缝同流合污,甚至更加为虎作伥……
这一段情节基本上出自原童话,却将原著中一个“最诚实的大臣”和一个“诚实的官员”化成了3个不同的戏剧人物,并为他们的上当、说谎找到了具体、戏剧性的理由,同时也展开了他们内心的困惑、挣扎和最终选择。
再接下来,戏剧情节不断出现意外和惊喜:当最高侍卫官不顾众人求情,宣布安德鲁死刑时,国王却突然打断他,宣布无罪释放安德鲁!因为,这个孩子说的是实话。当为自私和贪婪说谎,甚至不惜牺牲无辜孩子的3个人,把所有罪责都推诿给骗子们的时候,国王、王后突然露出骗子的腔调——原来是他们化装成的骗子,这一切都是他们用来考验臣民的特殊办法。最后,国王赶走了3个坏人,收养了诚实的安德鲁,并宣布:“在我的王国,不要虚假的谎言。”
举国上下欢快歌舞,结局圆满,皆大欢喜。
这些年一直有个话题:关于儿童剧作品的同质化。无论《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同名儿童剧的演出版本数不清,其同质化,或表现为故意混淆经典文学名著和改编作品,统统自命为“经典儿童剧”;或表现为对经典的糟蹋、肢解、歪曲和粗制滥造,及对经典作品的消费、消解和粗俗化使用。
我喜欢浙话《皇帝的新衣》,它尊重了原著的故事,也基本遵循了原著的立意,即对虚荣背后的自我深度的迷失这一人类固有和共有的人性弱点的再现,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同时,该剧又做出了相对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创造和表达。
诚然,经典改编不容易。即使是照搬式的改编,作为完全不同的文体,从文学语言到戏剧语言绝不是简单的改变书写格式,而是要转换成戏剧思维,寻找到戏剧手段,以戏剧语言的技艺,完成戏剧任务。该剧没有把童话变成现场朗诵或歌唱,而是把戏剧的动作性表达出来,变成不同人、不同意志的冲撞。同时,它又进一步采用了音乐剧的艺术样式,10多个唱段设计完成得很有情趣。在安德鲁被处决的前夜,大臣、裁缝、侍卫官表达各自内心矛盾的男声三重唱,挖掘出这3个从童话里长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我们常见的经典改编,很少在这样的地方费心、费力、费笔墨。而这个三重唱对人物塑造和思想挖掘,都非常有价值。常见到号称音乐剧的儿童剧,往往停留在加大歌舞的成分上,很少有从音乐结构上成立为音乐剧的,更少见在其中完成二重唱、三重唱的。应该说,《皇帝的新衣》在音乐剧完成度上,也与常见的同名作品在样式上拉开了立见高下的距离。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主创团队虔诚的创作态度,尊重原著的意识和再创造的自觉。
《皇帝的新衣》充满童趣地塑造了一组人物:自认为最智慧、一心想当宰相的大臣是个色盲,在说了一通黄色的咖啡、蓝色的树之后,面对看不见的布料更是一通胡说八道;自认为最严谨、一心保持荣誉的皇家裁缝一惊一乍,揣着糊涂装明白;自认为最勇敢、一心维持手中权力的萨德罗,骑马穿过了那块不存在的“布料”,在众人的怀疑声中,他居然信口编出笑死人的大话:“我、我是飞过去的。”安德鲁的勇气来自他一直记得妈妈的话——“要诚实地活着”。而国王,装骗子的时候巧舌如簧,恢复国王面目的时候则慈悲高尚。一句相约臣民“勇敢地活着”“诚实地活着”,令这个并不复杂的形象顿时光彩照人起来,这句话也令全剧光彩照人起来。
不把孩子当小傻瓜、不小看孩子,是儿童艺术作品可贵的品质之一。戏剧、文学作品对孩子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于:带领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尊重孩子这样的认识机会、尊重孩子的智商,才可能获得孩子的情感投入,获得孩子对作品的真正信任。
这部作品的观众年龄定位是3岁以上,属于面对低幼儿童的作品,其中多处体现了对孩子的温暖体贴,比如,结尾处,安德鲁不仅得救而且将被国王收养,这会令所有的孩子开心。又如,国王驱逐了3个坏人并当众宣称:“全城最勇敢、最严谨、最有智慧的人,不如一个普通孩子!”这话定会令所有的孩子充满自豪。
虽然,在结构、主要人物塑造、导演手法等方面,该剧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但作为一部经典童话改编的戏剧作品,《皇帝的新衣》的确作出了多方面的可贵实践。
继承,为的是发扬;借鉴,为的是创造。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应该是我们使用经典时的基本态度。只有在新的艺术体裁面前进行认真地再创造,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高处的、与众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