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小康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峰会议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召开
《龙泉驿宣言》倡议
声音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字招牌”
探索文化小康发展的“龙泉路径”




 中国文化报 >  2017-09-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泉驿宣言》倡议

    一、创造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小康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尊重每一个个体,以人为本,引导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共创共享;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为民”“利民”“惠民”,提供更为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强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搭建成都市辖各区(市、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验交流,完善形成全域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多边合作机制,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效益。

    三、推进小康社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应兼顾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特别注重推动欠发达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加强健全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农村的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积极引导城乡对话,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和谐互动。

    四、培育和促进小康社会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化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各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供给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五、加大“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全域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动态化分析,带有针对性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科技创新推进基层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共享。

    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公共文化人才的顶层设计;坚持以用为本,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坚持高端引领,重点优化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坚持内外协调,加大对体制外公共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七、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