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小康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峰会议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召开
《龙泉驿宣言》倡议
声音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字招牌”
探索文化小康发展的“龙泉路径”




 中国文化报 >  2017-09-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创新不是另起炉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

    通过创新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但创新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持续推进。以四川为例,达州的“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近几年搞得有声有色,应考虑这样的品牌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假如达州变成农村文艺展演的基地,可能会带动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南充曾经开展过“图书馆联盟”活动,图书馆联盟属于跨系统合作,跨系统合作怎么样才能有效实施,怎么样才能深入合作,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

    过去成都的一些经验对全国影响很大,“老典型”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如何与时俱进?例如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已经成功吸引市民到馆,当这个阶段任务完成后,如果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不继续创新、继续推进,那么这个典型可能就到此为止了。此外,龙泉驿区提到的“文化发展总控规”也值得推广。政府把地方的文化发展变成总的规划,对于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朝令夕改,三天一个样,五天一个样,其实就是缺乏一个总体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驿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解让我印象深刻。“必须要有站高谋远的人文情怀,必须要真金白银的大力投入,必须要有供需对路的求实态度,必须要有常态惠民的管用机制。”——这提出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应该有的理念、应该有的态度、应该有的情怀。

    外包的是服务,不是责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

    首先,公共文化一定要兼顾国家立场和本土实践。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立场上思考很多制度建设的问题,同时利用我们的实践来检验、思考、探索一些有用的经验,为国家政策的完善做贡献。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有创新,还要注重长效性。示范区创建以来,很多地方都在创新,有的甚至有点“颠覆过去”的感觉。的确,我们需要创新,但一定也要把过去的良好经验传承下来。此外,创新一定要注重实效,要让创新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样的创新才有价值。

    最后,我特别欣赏龙泉驿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怀”。公共文化服务跟一般的公共服务不一样,不是谁都能做的。就像医疗和教育一样,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单纯交由企业来做,可能会牺牲一些公共价值,导致一些弱势群体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服务。所以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就算把公共文化服务外包给企业,就算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责任还是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外包的是服务,不是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