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丹丹
《大稻埕》的题材选择极有特色,写1895年,割台凶讯传到我国台湾,一场空前浩大的抗日保台战斗迅速蔓延全岛,兵勇们和义民们用生命写下了决不拱手让台的真实历史。
但是,作者独具匠心,并没有从正面去表现烽火连天的乙未之战,而是从“家”的守护,去表现那个时代的大历史,让一个生活在大稻埕的同安家庭置身于那样风云变迁的历史时代,去茫然无助、去选择担当、去面对背负。在无法改变的历史大背景下,林天来一家人的命运选择和情感撞击其实是千秋家国梦的生动演绎。“家”是这部戏的核心,同一屋檐下,一身傲骨、满腔血性的林天来,顾家的老大,不学无术的老二,血性天成的老三,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注定不同,但是都在最后的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都怕死,尤其是从同安一路奔波迁徙,好不容易站住脚生存了下来的大稻埕的商人们,安定平和的生活尤为珍贵,但凡有一丝可能,他们都会尽力保卫这来之不易的安稳。而当他们的生命和人格遭遇到压迫的底线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就决定了他们生命的高度与高贵。千秋家国梦,上阵父子兵,《大稻埕》以“小家”折射出一个“大时代”,充分展示了当历史的风雨突然来袭的时候,社会基底的平民是如何从惶恐中站立起来的。
《大稻埕》的创作是作者台湾历史研究和写作中的一部剧作,但其产生的节点是在台湾社会弥漫着淡忘被日本侵略的历史记忆的今天。20年前台湾出版最多的历史书是日本占领台湾50年残酷的殖民历史,20年后,历史发生倒置,日本人给台湾留下的文化记忆成为涂抹身份的色彩,而1895年日本人登陆台湾进行武力镇压的一幕幕,却釜底抽薪般地成为了历史的历史。从这个层面来说,《大稻埕》创作和搬演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戏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