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豫剧《焦裕禄》的深刻启示
另辟蹊径 当代“表情”
朴实无华 感人至深
传统剧目的新演绎
一场楚剧艺术的盛宴
高贵的千秋家国梦
半真半幻 无缝融合
点燃演员 感染观众




 中国文化报 >  2017-11-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真半幻 无缝融合
——评滇剧《水莽草》

    王静波

    《水莽草》令我惊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优秀及天衣无缝的融合,造就了它的成功。

    该剧最核心的人物是丽仙、茂母、老草医,也就是说主角结构是“两旦一丑”,两旦一为花旦、一为老旦,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差异对比构成谐趣,丑角在其中插科打诨。这其实是民间戏曲喜剧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角色结构。所以说这个戏充分吸收了戏曲传统的营养,然而它又高出一截的地方在于,借用“水莽草”这一关键物,让前一半的人物敌对关系发生扭转,剧情得以延长和展开,人物更加立体,场景更加丰富,成为一台耐人寻味的大戏。戏里虽然人物不少,但是从主演到判官、小鬼,再到婆婆、媳妇的群演,每一个人物都是必要的,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该剧最大的特点是有生活情趣,体现在一度创作提供的人物语言与形象,也体现在演员在舞台上的二度创作。语言方面如婆婆对于煎鸡蛋的要求,“不老不生,不碎不焦,不咸不淡,不腥不泡”。大多数时候,舞台上只有婆媳二人,但是将观众的眼神牢牢吸住,靠的是演员通过表情、语言、肢体动作等,将微妙的婆媳关系和人物心理刻画得分毫不差,令观众心领神会,不时发出笑声。冯咏梅塑造出一个有点任性娇憨、本性善良的小媳妇形象,茂母扮演者钟林芸将一个对儿媳妇时有喜爱不忍、时而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心地不坏的婆婆形象拿捏得十分准确,二人以表演征服了观众。唱腔与恰当的程式动作的融入,既凸显剧种特色,又有助于人物塑造。

    该剧有几处处理得很巧妙,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婆媳两阵营的设置,每阵营内人物既立场统一又有个性差别;二是丽仙在服水莽草汤前,她的心理活动在舞台上以外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是丽仙梦中赴地府的第十二场,犹如神来之笔,判官、小鬼构成的地狱场景本身有趣,该处给了女主角施展的机会,又推动了剧情;四是舞队的恰当使用,群舞中女子用手臂动作模拟水莽草的浮动,很形象,利用她们换道具场景,亦不突兀。

    该剧一半在真,一半在幻。婆媳二人矛盾落脚于鸡毛蒜皮的现实生活,特别真;而老草医出现的部分是“幻”,他仿佛一位神仙,行迹捉摸不透,却用不点破的方式拂去世人眼前的迷障,现出真心。老草医是亦人亦仙的角色,水莽草有或生或死的效果,在真与幻之间,这个戏酷似寓言,讲的不是当下的故事,但是对今天又有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