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建 构 与 拓 展
展览与研究:提升梅兰芳纪念馆文化品格
学习和研究梅兰芳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
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是“活的传统”
梅兰芳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在古典戏曲迈向现代之际的梅兰芳
梅兰芳新编戏体现的传统文化
端庄雅正:梅兰芳建构的自我形象及其辨析
从文人日记中发掘更多的梅兰芳研究史料
演员为中心的戏剧观与中国戏剧艺术范式的生成
世界图景、转型时代与传统的“经典化”




 中国文化报 >  2017-11-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员为中心的戏剧观与中国戏剧艺术范式的生成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李昌集

    中国戏剧艺术范式的生成,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古代戏剧有“以作家为中心”和“演员为中心”的两种戏剧观。这两种戏剧观对应“以作家为中心”和“以演员为中心”的两种戏剧生态,纵观整个中国戏剧史,在“民间”(主要指在乡镇和边远城市)“以演员为中心”的生态是一以贯之的,从古代一直到现代。而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以作家为中心”的时代其实很短。所以我们在解释戏剧史的时候,它有两个生态圈,一个是“以作家为中心”的戏剧生态圈,还有一个“以演员为中心”的生态圈。以京剧为代表,从晚清到民国,逐步进入到“以演员为中心”的戏曲生态格局。这样的一个戏剧格局对我们去探讨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京剧艺术范式的生成,我认为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根据古代文献来看,虽然对演员的记录一直断断续续地存在,但是没有流派意识,也没有对某个演员进行某种范式化的探讨和追认。清末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我认为是中国自觉艺术的戏剧艺术范式的生成期,演员树立个人风格的自觉意识和集体风尚逐渐形成,在这个基础上就产生了流派。我认为艺术以个人表演风格为范式的艺术流派的生成,是我国戏曲成为高级艺术形态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如果我们和西方相比较的话,西方的艺术、绘画、音乐、文学等,包括学术,大多是一种阶段性颠覆式的发展模式,而古代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颠覆发展。个人的艺术范式凝聚为流派,这样一种艺术范式的形成,是中国传统艺术一以贯之的重要发展机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范式的生成、凝聚、传承模式,这种范式本身是保留历史记忆和历史传统延续发展的特有的中国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