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建 构 与 拓 展
展览与研究:提升梅兰芳纪念馆文化品格
学习和研究梅兰芳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
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是“活的传统”
梅兰芳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在古典戏曲迈向现代之际的梅兰芳
梅兰芳新编戏体现的传统文化
端庄雅正:梅兰芳建构的自我形象及其辨析
从文人日记中发掘更多的梅兰芳研究史料
演员为中心的戏剧观与中国戏剧艺术范式的生成
世界图景、转型时代与传统的“经典化”




 中国文化报 >  2017-11-03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图景、转型时代与传统的“经典化”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江 棘

    民国时期以梅兰芳剧艺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在日本的接受与阐释,是转型时代的世界图景中发生的一个“经典化”案例。结合当时赴日公演评论中突出且有别于西方评论的“戏画一体”论,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整体的视角来认识转型时代东亚艺坛对“传统寻证”的特殊焦虑以及某种寓于感官和形象的独特表达策略。从“戏画论”这个角度来评价,我们可以看到梅兰芳在日本的“经典化”的过程主要是在他公演之后,所以可以看出日本的评论里并不是就事论事,他们是有自身诉求的。“戏画一体”论也是这样,相比较,欧美评论中重要的“戏画一体”论,泛泛地把梅兰芳的演出与中国的古画、古董这些东方名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日本的评论中,“画”的形象就更具体,可以说是进入了亚洲的内部,也进入了传统领域。但日本“戏画论”确实还有更大的复杂性,其对于东西精致艺术的追求也并不是占领了全部江山。此外,日本“戏画论”中的中国对象,实际汇聚着日本艺坛对于文明冲突问题的关注。1928年日本媒体捧韩抑梅事件,有着另一层更为具体的政治背景,即此次公演事件背后的殖民势力运作。由此略作延伸,在戏曲交流史上,乃至整个戏曲史上,一些并不仅仅局限于东亚的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尚未进入我们的视野,有待更细致地关注与讨论。以更具开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图景,对戏曲史中的诸多现象和“传统文化”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