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成 张 伟
河南省中原油田职工剧院像过节一般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那里正在上演由上海市奉贤区一家民营剧团带来的原创沪剧《塔之恋》。“这部戏写的是我们这里的榜样人物,树立的是第一代石油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舞台形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献身精神。”散场之后,一位年逾古稀、曾担任过钻井队长的老职工激动地对剧组负责人说。
原创沪剧《塔之恋》是奉贤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独具奉贤特色的“贤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这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所结出的一颗硕果。剧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是奉贤籍的石油老专家李允子。
近年来,奉贤区文广局通过“群文四季歌”项目的打造,极大带动了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整合了资源,扩大了影响,以戏曲、说唱、小品、舞蹈等多种形式,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除了《塔之恋》之外,还涌现出原创沪剧《风雨同舟》《亲人》《遥遥娘家路》、话剧《桃源村纪事》等一大批优秀群文作品。文明创建、禁毒、生态环保、公共安全、健康生活等理念,也借助于“群文四季歌”项目平台得以广泛传播。
“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整合形成了“春之声”宣传大篷车“三下乡”巡演、“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滨海秋韵”高雅艺术进奉贤、“冬日暖阳”文化大拜年四大活动,内容上贯穿“贤文化”这一奉贤地域特色,打造了从年头延伸至年尾的群众文化盛宴。
“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是奉贤区文广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提升,所形成的一个开放性的公共文化建设品牌和“贤文化”内容集聚的平台、载体,已成为奉贤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群文四季歌”凝聚了人才,促进了群文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群文团队400余支,各类民非组织10余家,参与群文活动的骨干1万余多人。2013年,“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文化品牌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群众文化优秀项目,同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创建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5年又被评为“2014年度上海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市容环境的整洁优美,更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养上。奉贤正是通过打造“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这一公共文化品牌,进一步明晰“贤文化”和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社会传统、文化风俗、信仰、价值观的进一步融合,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精神、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品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见贤思齐”是属于奉贤这片热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从好家风培育到乡贤文化弘扬,从国学课堂到“一镇一品”特色村居文化,奉贤通过培育家庭贤德、弘扬社会贤风、聚焦身边“贤人”,使“敬贤”“学贤”“扬贤”“做贤”在贤城蔚然成风,“贤文化”在人们的不断挖掘与创新中一步步发扬光大。以此为依托,根据“中国好人”“感动上海十大年度人物”邬引军事迹创作的沪剧《风雨同舟》,已在全市巡演百场,不少市民群众在演出之后争相要与邬引军合影。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贤人贤事的原创话剧《桃源村纪事》,下基层、进部队,收获了群众与官兵无数点赞。11月15日,根据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马利军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的大型沪剧《遥遥娘家路》在奉贤区首演,该剧讲述了这位远嫁上海的广西壮族姑娘,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30多年不离不弃,用“孝”“贤”“韧”撑起了家庭一片天的故事,令现场观众纷纷落泪。“看了这个戏,我心里很激动,在自己家乡看到了家乡戏,戏的主人翁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让我深受感动。”一位观众说,这就是老百姓眼中“接地气”的“贤文化”。
“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此讲学,奉贤因‘敬奉贤人’而得名。长期以来,奉贤将‘敬奉贤人’作为一项地域特色文化培育,从而建设起了世代相传的‘贤文化’,这既是一种精神愿景,更是奉贤历经千年的文化自信。”从小在奉贤长大的航华小学吴校长说,“在奉贤,居民小区门口贴着的一条条家训令人回味无穷。这里尊礼仪、重教化,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受到了‘贤文化’的充分熏陶。”
写家训、重家风,历来是奉贤的优良传统。在全区开展的“好家训、治家格言、家风小故事”征集活动中,共征集到家训8.8万余条,家风小故事6000余个,奉贤区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利用宅基课堂、流动教室、“睦邻客堂间”等教育载体,传播弘扬“好家训好家风”,并让其延伸到“村训村风”“校训校风”“行风政风”及“社风民风”,引领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是提升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早在2009年,奉贤区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培育和挖掘群众身边的“贤人”“贤事”。姜建华、季洪旭、孙桂英、卫莲凤、夏永新、姚巧兰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在贤城广为传播,一批以“感动奉贤十大人物”“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中国好人”等的生动事迹为创作素材的群文作品应运而生。以讲述“圆梦行动”、河道整治、“和美宅基”等内容的贤人贤事,通过说唱、小品、锣鼓书等,在“群文四季歌”舞台上蓬勃兴起。
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要坚持把文化作为体现奉贤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通过深化“贤文化”“家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好家风培育活动,以家风化乡风,以乡风促民风。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书香起,贤人出,郡县治,天下安。“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理念,是奉贤儿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同的价值观。坚持以“贤文化”标准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时时践行文明礼仪、处处彰显“贤人”风采,展现着奉贤人民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如今,奉贤提出“奉贤美,奉贤强”的战略目标,正在加快构建“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城市意象,不断深化“贤文化”的内涵,进一步讲好奉贤故事,以此增强奉贤儿女的文化自信。敬奉先贤的优秀历史传统,就是要树在“群文四季歌”的舞台上,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