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修兵
戏剧如何更好地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教育戏剧如何与德育融合?日前,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首届“戏剧与教育融合”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高校的戏剧教育研究专家、国内多家学校戏剧社团负责老师、学校戏剧教育实践者、教育戏剧研究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戏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武汉大学教授彭万荣表示,戏剧的肢体训练对于人的情感、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戏剧教育的本质之一——刺激反应,可以训练人的身体和语言的即兴反应,使我们的身体更加敏捷、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在社会交往中更易于被人接受。“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科学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能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够成功。”他说。
长期从事校园喜剧教育的上海市学生影视剧团艺术总监何莹表示,艺术直觉不是天生的,是长期练习的结果,需要让戏剧与教育更好地结合。“现在做校园戏剧特别是小学、初中校园戏剧的人特别少,甚至可能被看不起。但是我们要同等看待,专业戏剧与校园戏剧没有实质区别。校园戏剧,应该演一些孩子能看得懂的戏,不要动不动就让小孩子上台演八十岁的老人。”她说,挖掘真正的经历,用真实的感受作为素材,能够关注生命的真相和人的自然的灵性部分的表达,这是戏剧需要关注的。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具有丰富感知、启迪人生和陶冶性情以及完善人格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个性体验和人生观发展。”广东珠海拱北中学校园戏剧活动负责人易楠表示,中小学的戏剧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的戏剧教育,而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达到让学生思考社会、认识人生和选择生活的目的。“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培养更多的具有戏剧教育能力的师资,给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注入更多的能量。”她说。
戏剧让学生们思考
研讨会期间,戏剧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小举行。浙江娃哈哈双语实验学校教师宋冠义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英语创作性戏剧研讨课:《The Kingdom of stone》。纯西式的英语教学、戏剧性的环节设计,以及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浙江诸暨天马实验学校老师徐华燕的一堂《Drama English》课,同样受到同学们的热捧;山东潍坊奎文小学教师李洁为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音乐戏剧课程《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以中国传统双簧的表演形式,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跟随歌曲表演起来。
作为低年级的英语老师,徐华燕切身地体会到戏剧带给学科教学的便利之处。“当课堂借助了戏剧的方式,上课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戏剧与教育融合后,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强烈的表演欲望,语言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了。”她说。
“戏剧不同于传统的说教方式,它会引发人们思考,这才是教育戏剧的魅力所在。”宋冠义对记者表示。
戏剧进课堂任重道远
武汉市光谷二高的一名语文教师表示,将戏剧与语文学科融合,可以将主体性归还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询资料、理解课文,最终以表演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做法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举两得。”他说。
“老师们用戏剧的方式进行英语和音乐课的教学,新颖且受学生欢迎,老师的代入感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何莹表示,在运用戏剧方式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音乐课、英语课的基本任务,如音乐课的音乐教学任务是什么、是否在课程中完成了,英语的知识要点是否让学生理解明白等问题。
“戏剧与教育融合的方式符合培养‘全人’的理念,教师们通过这样一种手段发散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能从中得到综合训练,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园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筹)负责人王培喜告诉记者,戏剧与教育的融合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很多时候,戏剧与教育的融合是抱着功利心的态度去实践,完全颠倒了它的本真,也忽视了教育戏剧的价值。此外,在当今学业压力繁重和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孩子们留给我们践行的时间并不多,而短时间内,戏剧与教育的融合并不能提高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这些问题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继续探索。”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