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阅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阅读+”系列对话:创变阅读理念 深耕文化价值
传承文脉,阅览京华
阅读引领成长与变革
阅读空间,城市之光
阅读创变,深耕文化价值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书局“2017年度双十佳图书”揭晓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国图
《易经文明观》在京座谈




 中国文化报 >  2017-12-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文脉,阅览京华

    北京阅读季每年开展数万场阅读活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读什么书?选什么书?怎么读书?”“传承文脉,阅览京华”主题对话重点就如何架起经典与新时代阅读的通道、创变阅读理念与价值展开对话讨论,为人们如何选书和怎么读提供思路和方法。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古人为什么读诗,甚至把诗作为六经之一,成为诗教?孔子有两个重要表达:第一个理由“不学诗,无以言”。古代贵族社会讲究风雅的谈吐,如此才可以在社会找到立足点、宣扬自己的主张。孔子还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是古代讲诗的重要价值,也是人们读诗的一个重要价值,借诗可以交朋友,借诗可以观社会,借诗可以抒情志。

    如今,兴、观、群、怨这个说法不完全符合今天的情势了,那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我们想要回归文化,想要追逐风雅了。此外则是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中国的各类美在诗词中汇聚:颜色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价值之美。

    此外,中华文化没有断流,也不应该断流,因为诗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美好、且特别接地气的表达。而且诗也适合于现在的碎片化阅读,更何况人的精神追求是永远不能毁灭的。

   刘一达(作家):新时代的阅读有两个特点:一是享受,二是需要。 阅读的享受有“三界”:境界、眼界、心界。阅读的第二个特点“需要”包括工作上的和生活上的需要。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然而,书海茫茫,现在一年就要出几万种书。面对这么多书,我们应该有所选择。所以在新时代,我认为还是应该阅读经典,阅读、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经典是什么?它是经过历史长时间的检验,经过很多名家选择、评价而留下来的文化的精华、书籍的精华。

    曲仲(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北京出版集团的发展历史就是北京文脉一定时期的历史。北京出版集团7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古籍整理深耕历史研究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对北京文化,包括当代北京发展等的研究,出版了上千种有关北京文化的图书,先后出版了《北京古籍集成》《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文史资料》《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北京文物建筑大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风物图志丛书”“北京古镇图志丛书”等北京文化历史、风物民俗等专著。此外,我们正在打造“见微知著丛书”,组织优秀作家写诸如首钢、大运河等有关北京的话题,以期更好记录北京文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