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娜
中国美术馆再次“火”了起来。汇集19世纪至今,五大洲、61个国家、224件艺术精品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再现排队长龙。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葛饰北斋……这一个个自带光环的名字,使得这场堪称全明星阵容的豪展“圈粉”无数,毫不逊色于去年轰动一时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短短数月间,两场分别呈现经典中国藏品和经典国际藏品的大展不仅引发观展热潮,还形成“中国美术馆现象”。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热忱和渴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文博领域对优质文化资源供应不足。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藏品“不展出就只是‘物’,展出了才是‘宝’,要不断向人民献‘宝’”。这两场展览,正是中国美术馆身体力行向人民献“宝”的生动写照。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新时代部分本周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展在保持国家博物馆原有“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基础上,浓缩“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精华部分,分10个单元,以凝重、朴实的展陈,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献宝必要,安保同样重要。一直以来,文物艺术品的保护和修护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日前,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将有据可依。办法明确,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的范围涵盖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文物鉴定评估类别包括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书画和杂项;不可移动文物鉴定评估类别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这一办法为维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火”是注射器书法事件。日前,一则《清华大学教授竟在抖音写“江湖书法”!》的帖子在网络广为流传。其主角、用注射器写书法的邵某简历中有“清华大学当代艺术专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字样。以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布严正声明称,清华大学没有当代艺术专业,邵某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无任何关系。且不言邵某冒用清华教授之名以增加自身“含金量”的身份造假,单是其创作模式是否能称之为艺术也值得商榷。这一事件也再次揭开书坛乱象黑幕:一些恶俗、低俗的“书法”正在大行其道。无论当事人如何将自己的行为进行学术包装或文化阐释,他们将书法创作、书法展示视为杂耍和秀场的本质已昭然若揭。
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试图探讨笔墨纸砚的流变,力倡工匠精神,以期令人重思传统文化建构等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笔墨纸砚”作为我国特有的书写与艺术创作工具,其发展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书画的独特图式与艺术品格。因此,对这一工具的各种尝试也往往成为艺术家“创新”艺术的突破口。诚然,工具和其使用模式并非不能改进,但这种改进却不应脱离其本源,了解笔墨纸砚的历史,正是溯源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