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群
“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7月24日晚,福建省福州市聚春园大酒店,歌曲《相亲相爱》拉开了“情系青春——两岸青年榕城行”欢送晚宴的帷幕,也标志着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7月19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承办的“情系青春——两岸青年榕城行”启动。其间,40名台湾学生和40名大陆学生混编为8组,在福州开展摄影摄像活动。几天下来,他们不仅完成了作品,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的亲切与温暖。
在交流创作中结下情谊
“我这台机器准备好了,你的好了吗?”来自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的张瑜哲问道。
“我的也好了,打光也没问题了,可以开始。”来自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嵇国轩回答。
张瑜哲以眼神示意来自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陈聪做好准备,然后用双手替代场记牌“打板”,陈聪当起了“记者”,开始对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员工的采访……
发生在7月20日下午的这一幕,是活动期间两岸青年交流协作的一个缩影。他们一起领略闽都文化,一起聆听专家讲座,一起完成拍摄创作。不论是交流分镜头、取景的手法,还是讨论如何剪片子,创意与心灵的碰撞贯穿“两岸青年榕城行”的每一天。
来自台湾宜兰的林志荣是本次活动的台方带队老师,他曾在2015年率团到浙江参加“情系青春——两岸青年吴越行”。据他观察,两岸青年在生活、感情上的交流一直没有障碍,而“榕城行”以影视拍摄为主,两岸青年在业务上的交流探讨也因此更加频繁深入。“两岸青年交流的广度、深度在不断加大。”林志荣说。
7月24日下午的创作成果分享会展现了几天来两岸青年合作的成果。他们的作品有的拼接场景和意象,凸显福州风物;有的用精巧的剧情表现两岸情谊。来自台湾大同大学的陈世逢和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的顾清文所在的小组创作了短片《Run 柠 Man》,来自大陆的男主人公身着西装,来自台湾的女主人公身着汉服,深情表演。“短片充分利用了多个物象,象征两岸的深厚情谊。”顾清文说。
多渠道传递情感温度
“两岸青年榕城行”不仅邀请两岸媒体参与,还邀请了台湾纪录片团队全程跟拍,同时发力新媒体、自媒体,多位两岸社交媒体博主、主播以微博、直播等形式记录、传播活动的精彩瞬间。
台湾微光农园工作室导演陈博文负责纪录片的拍摄,他此前很少来大陆。这次福州之行领略到大陆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让他惊喜,更激起创作热情。“大陆丰厚的积淀不仅为两岸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也为我们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陈博文说,此次的纪录片摒弃流水账式的刻板拍法,加快节奏,并从台湾、大陆各选择了两位主人公,聚焦他们的故事,作品既见群体又见个人。
从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建筑群、上下杭到爱荆庄、青石寨,每到一处,几位受邀前来的主播都会同步直播当地景观和活动进展,直播在线观看人数都达到上万人。4位新浪微博博主也在发起的“台湾网红趴趴走”话题平台上,实时发布“两岸青年榕城行”的照片和视频。截至记者发稿时,仅博主“可乐瀚”一人相关微博的平均阅读量就已突破50万,这个数字仍在持续上升中。
亲身感受来得最真切
“两岸青年榕城行”的成功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我们拿出三四个月来进行踩点、路线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使两岸青年尤其是台湾青年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福州的自然、历史、人文以及城市和乡村建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星说。
黄星多年来从事两岸文化交流工作,接触过大批台湾青年,他深感,让台湾青年认识大陆、了解大陆的最佳方法,就是请他们到大陆来观察、参访、体验。以“情系青春——两岸青年榕城行”为代表的一系列两岸联谊、交流活动,培养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亲切感,增进了他们对大陆的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两岸同根同源的认识。“由于台湾近年来的政治、教育等原因,有些台湾青年其实最初是带着对大陆的疑惑和误解来到这里的,但只要亲身来过,他们很快就发现大陆并非想象中的那样,而是发展得很好,且充满温暖与友好。那些在台湾面临创业、就业困难的青年尤其能够感受到大陆对他们的支持和包容,大陆的发展势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黄星表示,未来还希望邀请年龄更小的台湾少年儿童来大陆参加相关活动。
据记者了解,就在前不久,长期在大陆从事两岸文化交流工作、协助邀请纪录片团队跟拍“两岸青年榕城行”的闽台家园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执行总监李宛芯,就将自己读初中的女儿从台湾转来大陆上学,就读于福州市第十九中学。“大陆是我们的根脉,而且大陆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我对此有切身体会,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够打开视野,补上她缺失的历史知识,看看真实的大陆,感受两岸同根同源。”李宛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