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吃一碗臊子面让我泪眼婆娑
千年不舍一株草
伊蕾诗选
梦见你了




 中国文化报 >  2018-07-2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一碗臊子面让我泪眼婆娑

    红  孩

    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这吃的历史由来已久。想必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南方多雨,气候湿热,适合稻谷蔬菜生长,一年四季都绿色可餐。北方则不同,气候干旱,多风沙,一年有半年被黄色笼罩,尤其在西北地区,尤为明显。不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心灵手巧,南方人善于把米做成米饭、米线、米酒、粽子等吃食,北方人精于将面做成面条、馒头、饺子、烙饼、包子等等主食。面条的做法很多,有刀削面、臊子面、打卤面、炸酱面、酸汤面、清汤面、阳春面、炝锅面、烩面、扁豆焖面等诸多样式,如果你非要问我最爱吃哪种面,我肯定说是臊子面。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按说对炸酱面更应该情有独钟。我当然也喜欢吃炸酱面,记得小时候,我吃切面做的炸酱面一顿能吃一斤,也就是三碗。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有很多讲究,酱要用干黄酱,肉要用带皮的肉丁,肥瘦相间,油要用猪油,至于菜码儿,就有萝卜丝、黄瓜丝、黄豆、豆芽,还要佐以几瓣大蒜。面条有手擀的,也有机器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我喜欢吃机器压的,其次是手擀的,最不爱吃的是挂面。有的人对吃面冷热也有讲究,有的人喜欢锅挑,就是滚开之后不兑凉水的那种,吃的就是股热乎劲儿;也有的人喜欢兑凉水,图的是一个立整、水灵,早些年,到了夏天,还有用井拔凉水过面的。现在没有了,不是水不凉,而是已经没有了水井,即使有水井,那井水因为污染,也是无法食用的。

    我喜欢吃臊子面,主要是手擀的面筋道,里边的豆腐、韭菜、肉丁、黄豆以及辣子红油搅和在一起,味道咸酸辣俱佳。臊子面产自陕西,最有名的是岐山臊子面。臊子面,也有叫哨子面的,以叫臊子面的居多。我最早于一九九四年到的陕西,去了宝鸡和西安。在宝鸡我吃了正宗的葫芦头和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里有一种叫一口香的,吃法很特别,人站在锅台边,将面下到沸腾的锅里,用筷子搅拌几下,迅速捞出,不过十几根,放到盛好作料的碗里,不等第二碗捞出,人们只需一口就将那面条吃到嘴里,如此反复,饭量小的,吃十几口,饭量大的能吃五六十口。我那次吃了十七口,还不如一个小学女教师,那女子竟然一口气吃了四十三口。可想而知,陕西人对岐山臊子面有多么热爱!

    在北京,活跃着一批陕西文化人。人们聚会的时候,常到陕西驻京办、皇城食府、长安三十六坊、陕西风味等陕西餐馆吃饭。我以为,陕西是谈不上有什么菜系的,大菜几乎不会做,小菜也不多,更多的是各种小吃。除了各种面条,就是西安饺子、肉夹馍、羊肉泡馍、辣子锅盔、炸油馍、麻酱凉皮和甑糕。我爱人是西安人,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她可以大量地吃油泼辣子,如油泼扯面、馒头夹油泼辣子,陕西的油泼辣子不比湖南的辣妹子,也不比贵州的老干妈,是香辣那种,我不觉也跟着吃了很多年。但最近几年,由于身体原因,医生不让我吃油腻辛辣食品,我们家的饮食习惯就开始免辣了。可是,人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我可以少吃或者不吃油泼辣子,可我爱人要是三天不吃,就觉得嘴里没味,吃什么也不香了。多亏我们家附近有几家陕西餐馆,只要馋了,就跑过去弄碗臊子面,要么就买几个肉夹馍,痛痛快快饱吃一番。

    想来我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吃臊子面了,确实有点馋那口了。前几天到西安开会,在飞机上遇到一个陕西女娃,一路聊天,不免勾起我想吃一碗岐山臊子面的念头。这个陕西女娃是岐山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她高中毕业考到天津大学,后又到德国读研究生,如今已在德国生活了八年。我问她,你这八年的开销很大吧,怎么解决的?女娃说,勤工俭学。每天上学、工作要干到十五六个小时。我接着问,以后打算长期在德国了吗?她说,她交了一个德国男朋友,这次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十月准备结婚。我说,你们要在岐山老家举办婚礼吗?女娃说,她不想办,让老公认个门就行了。我说,以我对当地民俗的了解,这恐怕不行吧?女孩有点忧郁地说,她正为这事发愁呢,她父亲说了,婚礼必须得办,一是风光一下,二是可以借机收点份子钱,要不这么多年净随了别的人家份子,岂不赔了?

    我很理解陕西女娃的父亲。虽然女娃姐弟有三人,她姐姐和弟弟都结婚而且有了娃娃,可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女儿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了国外,这无论如何是值得让人扬眉吐气的事。我对女娃说,你就答应你父母吧,他们一辈子就这么点可以让他们骄傲的资本,如果你们不在村里办一场,做老人的会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的,这与你们是否铺张浪费没多大关系。女娃说,那我得认真想想。

    女孩叫星星。她在德国读研毕业后,从事信息工程,往来于北京、香港和德国的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城市,平均每年回陕西老家一次。我问星星,你没邀请你父母去德国玩玩吗?星星说,他们没什么文化,不想去。再者,我爸爸挺胖,血压高,哪都去不了。我现在一直从德国给他买一种药,效果不错。我说,你还挺孝顺的嘛。星星说,长年在外,为家里做的贡献很少,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星星虽然快三十岁了,但五官长得很清秀,说话不紧不慢,像个在校的大学生。我问她,你在国外生活习惯了,回到家里适应吗?星星爽快地回答,不适应。我问,具体哪些方面?星星说,我和您说实话,但您千万不要笑话我。我笑着说,你说吧。星星告诉我,她从国外每次回来,都要带回一个皮箱,里边装满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日用品和给家人的礼品。按正常的思维是,这箱子属于她的私人物品,未经她允许,任何人是不可以打开翻看的。可是,每次回家,未经她允许,她母亲都会打开翻一遍,为此,她向母亲抗议,母亲听后不但不听,反而说,你人都是我生的,翻你个箱子算什么!面对母亲,星星很无奈。我问星星,这次你回来估计你妈还会翻吗?星星得意地说,我买了把小锁,到家先把箱子锁好。我说,那你妈还不得生你气呀?星星说,生气也得这么做,有些事必须让她改变。

    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身在异国他乡的子女,何尝又不惦记自己的父母亲人呢?星星说,她在德国经常做梦,怕自己的父母生病。她也非常想吃家乡的各种小吃,有时一想到那一碗油晃晃的臊子面,她都会泪眼婆娑。其实,在德国的八年,她已经习惯吃甜食冷餐了。可是,一回到岐山,她还是忍不住要吃几顿臊子面肉夹馍的,也许这就叫乡情吧。

    飞机到达西安机场时,星星和我一起走出舱门。她见我走路迟缓,问要不要帮我拿行李。我想到她刚才跟他弟弟的通话,就说,你不要管我,你弟弟在门口已经等得着急了,赶紧回家吧。因为我知道,星星回家探亲只有五天,每一秒于她都是那样的宝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