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彭士校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7月,国内电影综合票房达69.58亿元,排片场次955.95万,同比增长13.69%;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16.2%,1月至7月累计综合票房389.78亿元,同比增长20.95%;累计观影人次10.99亿人,同比增长18.43%。
从短期看,暑期档多部优质国产片有望助推下半年票房持续增长。从中长期看,高品质国产片带来的口碑与票房齐升,将有望提振电影市场整体信心。通过暑期档和整个上半年的电影市场表现,电影产业背后的资本运作尤其是投融资表现如何?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通过对电影市场整体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我们试图汲取成功经验,并发现其背后资本运作的潜在问题,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加以规避,助力电影业的良好发展。
爆款电影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东方财富网文化传媒行业的调研报告指出:今年国产电影佳作频出,电影市场全年乐观。电影行业自今年年初以来保持稳健复苏态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电影生产逐渐回归内容本质,更多高质量国产影片涌现,全年行业增速预计在10%至20%之间。电影市场投资行为仍遵循“内容+渠道下沉+规范化发展”三大核心逻辑。
据猫眼实时票房统计,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电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部:6月29日《动物世界》上映,最终斩获票房5亿元,猫眼评分8.5,豆瓣评分7.3;姜文的《邪不压正》猫眼评分7.4,豆瓣评分7.1,最终票房5.83亿元;7月27日上映的《西虹市首富》,猫眼评分9.2,豆瓣6.7,累计票房23.71亿元;《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与《西虹市首富》同天上映,目前累计票房5.93亿元;近期上映的《一出好戏》《爱情公寓》在上映后分别获得6.80亿元、5.21亿元的票房收入。就目前来看,这几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在今年暑期档已算优秀,但相较于2017年单片最高票房《战狼2》56.79亿元的成绩,还是有所不及。暑期档电影繁荣景象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些深层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品质和口碑在暑期档的票房数据中占据重要位置,高品质电影是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的重要因素。
电影业投融资需谨慎而为
“今年的票房增长较快,尤其是暑期档,但影视公司并不好过,票房的增长和目前影视行业投融资状况并不成正比,社会资本的热潮正在减退,可能只有几个爆款电影能带来较大收益,对影视股利好。整体上看,目前影视股的跌幅较大,很多影视公司陷入股票质押状态。”新元文智CEO刘德良表示。
以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文化)为例,这家公司近几年几乎每年有爆款电影出现,在题材和剧本选择方面能力很强,在市场规律下,爆款能为公司带来很好的营收,从而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也引发投资者的兴趣。但能否一直保持较高的项目选择和运行水平、持续出爆款是需要经受考验的。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国家税务总局启动对影视公司的税务核查,影视公司的资金链比较紧张,整个影视产业投融资状况并不乐观,在一定意义上是下滑的。“资本在撤离市场,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导致影视公司普遍融资困难,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暑期档电影的发展势头来看,市场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也不能太乐观,还存在很多弱点,一是收入来源太单一,基本上靠票房;二是品质难以获得提升,虽然电影票房高,但并不代表都是高品质,一些电影在国际上反响不大。
“现在影院建设很快,影院建设拉动了票房的增长,但问题是,现在电影银幕已经供过于求。”陈少峰说。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银幕总数55623块,同比增长20.6%(较2017年底新增4847块,其中3D银幕49190块,占比88%。巨幕共计820块,包括全国县级影院银幕20742块,占比37%) ,增速有所放缓,但银幕数量还是有所增加。7月国内电影排片场次同比增长13.69%,与此同时,票房同比增速远大于排片场次增速,说明整体上座率同比大幅提升。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影院资源趋于饱和,票房的增长与这个行业所建设的影院数量不成正比。可见,很多人盲目投资影院,导致电影院的利润现在因为过度竞争而开始下降,建设成本在不断上升。
据东方财富网文化传媒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整体电影业的投融资风向是:游戏、影视等内容表现不及预期;相关公司如连年制造爆款的北京文化未来业绩具有不确定性;行业估值继续下行;行业竞争及发展不及预期。因此,2018年传媒行业中期的投资策略为:关注产业生态演变,把握内容投资主线,重点关注电影受益概念股。
相关专家表示:“未来,电影业的投资不能仅投资电影项目及电影院,也应该对电影公司股权也即文化产业进行投资,把投资电影公司变成投资文化产业。只有将影视与互联网及其它产业结合,及时根据市场反馈和在互联网的传播情况来做大电影,要注意产业链的延伸,这样风险会降低很多,才能保持电影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