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艳
不久前,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编京剧《梅花簪》在长沙首演,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创新的舞美设计,为展现清朝女子的豪爽性格而特别设计的马舞,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令人惊艳的视听享受。“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完善细节,打磨作品,力争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有更加精彩的呈现。”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陈争光说。
今年10月,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将在株洲举行。为迎接这场三年一届的艺术盛会,湖南各级专业艺术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摩拳擦掌,潜心创作打磨艺术精品,全力以赴为全省人民筹备文化艺术大餐。
题材丰富 剧种多样
湖南省湘剧院以新时代中国高铁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崛起为背景,创排了大型现代湘剧《玉龙飞驰》。该剧通过讲述田晓龙、方美凤等一批科学家矢志不移的报国情怀,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辉煌巨变。“创排之前,我们专门做了调研,发现目前反映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舞台剧目凤毛麟角,怀揣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我们创排了这部剧。”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王阳娟说。
日前,由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新编的大型现代花鼓戏《长辈》首演,感人肺腑的剧情令现场许多观众流泪。该剧直面生活,聚焦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演绎了退伍军人石源感恩叔叔养育之恩、敬老爱亲的动人故事。据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刘忠介绍:“《长辈》是我们攸县的本土编剧罗东元根据其在乡下采风时听到的真实故事改编的,题材贴近百姓生活,很有群众基础,在参加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的展演后,我们准备将这部剧打磨成中心的保留剧目。”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了花鼓戏《山乡工匠》、湘西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创排了辰河高腔《月是故乡明》、永州祁阳县祁剧团新创了祁剧《半斤书记》……在这届湖南艺术节上,一大批反映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改革开放成就等时代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将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主题突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多个剧种,将全面呈现近3年来湖南的文艺创作成果。
据统计,近3年来,湖南共新创了民族歌剧《英·雄》、昆剧《乌石记》、京剧《辛追》、花鼓戏《桃花烟雨》《湘绣情》、阳戏《侗山红》、音乐剧《袁隆平》、巴陵戏《远在江湖》等86台优秀剧目,并复排经典剧目22台,移植整理优秀剧目13台,新创小戏小品160多个,创作各类音乐、舞蹈、曲艺作品380多部(件)。
精益求精 锻造精品
随着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全省各院团铆足干劲,精益求精,加紧艺术精品创作的最后冲刺。
大型皮影戏《人鱼姑娘》是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今年重点打造的剧目,目前已进入最后打磨阶段。“我们首次尝试将多媒体多彩渲染与投影转场功能应用到幕布上,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打造电影般的质感。”对于负责《人鱼姑娘》多媒体设计的刘翔而言,创新就意味着不断试错,从4月拿到剧本开始,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早已成为常态。这几天,通过反复观看排练录像带,刘翔发现了多媒体动画与皮影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又再次投入到精准修改中。
7月初,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携新创剧目《侗山红》亮相长沙,好评如潮。回到怀化后,演员们马上进入了新一轮打磨提升,“首演虽然获得了观众的肯定,但作为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还存在问题,如舞台调度、人物性格的拿捏等都需要改进。”演员刘志洪说。
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琼表示,县级院团基础薄弱,演员在院团往往身兼多职,但“振兴阳戏,让阳戏重回大众视野”是该中心30余名演职人员的共同心愿。“此前,阳戏剧种已缺席了多届湖南艺术节,《侗山红》参加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的展演意义非凡,在排练过程中,所有的演职人员都丝毫不敢放松。”黄琼说。
“既要保留昆剧传统特色,又要融入时代色彩,创作难度很大。”为保证昆剧《乌石记》的艺术效果,创排期间,该剧总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对演员的每句台词、每个咬字和手势都认真把关。“剧中李若水一角年龄跨度很大,形象层次饱满丰富,需演出闺门旦、正旦的不同感觉,非常有挑战性。”湖南省昆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罗艳介绍,为了把李若水演活,她专门为该角色设计了跪步、蹉步等高难度的动作。
培养新秀 赓续传承
三年一届的湖南艺术节,不仅是展示湖南艺术创作成果、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发掘和锻炼文艺人才的重要平台,一大批青年艺术人才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收获了成长。
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编大型传统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大胆启用今年3月刚进入该中心的青年演员朱贵兵担任主演,并采取了老中青三代同台的模式,助力青年演员成长。“和前辈同台演出,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差距,及时请教,前辈们在唱腔、身段、表演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建议。”朱贵兵表示,一些老艺术家们在剧中虽担当配角,但在排练场上,他们对每个细节都反复打磨,毫不含糊,让他很受感染。
“出戏出人,才能让一个剧种真正活起来。”黄琼介绍,在《侗山红》中,除媒婆桂嫂和战士马大兵这两个配角是邀请湖南省级院团的演员出演外,其他角色均由该中心的演员出演。“以前我们经常在乡下开展惠民演出,受舞台等演出条件限制,表演有很多不符合戏曲规范的地方,这次全程参与该剧的排演,使我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更加坚定了传承发展阳戏的信心。”刘志洪说。
“《人鱼姑娘》这部剧不仅主创基本启用本团工作人员,而且其中80%都是年轻人,年龄集中在30多岁。”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谭青松说,“只有多给年轻人机会和平台,他们才能真正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