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洁芳
当人们对千篇一律的城市生活感到厌烦时,总喜欢去天高云淡的乡村呼吸泥土的芳香。随着乡村旅游热的持续,人们已不再满足乡间身心的放飞,而是希望品味那份淡淡的乡愁。可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原有的人文生态被打破,可以承载乡愁的东西越来越少,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以及乡村戏剧的热闹正在离我们远去。而这些规则、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乡民凝聚在一起,才是乡村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乡村文化才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之路上应重点营造的对象。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美丽乡村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近日公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的具体化,规划指出,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且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明乡风。
因此,乡村振兴不只是在乡村建民宿、搞旅游,让城里人来换换空气,尽管这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对年轻人留在乡村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乡村振兴不仅是要指向物质财富,更要通向精神层面。而文化建设则是充实精神层面最好的抓手。
在一次乡间调研中,笔者曾到福建某古村落走访,看到水墨如画的古民居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颇有一番明清画风的味道,走在乡村的石板路上,在流传了上百年的村落房屋中穿梭,让人有种回归田野的休闲与自在,但是问及村里人的文化生活时,却得到与之自然环境不相符的回答——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基本没什么文化娱乐。类似的情形在我国的乡村普遍存在。因此,乡村振兴,不仅要进行经济、生态、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更要注重文化建设。
那么,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呢?首先,应重视整理乡村历史、挖掘本村的历史民俗,使村民建立文化自信。如建立村庄博物馆,组织文化活动等。其次,应重视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做好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使村一级文化设施有效利用起来,充实村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