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琤
如今,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在撸起袖子做文创,充满想象的文创衍生产品不仅让文物拥有新的生命力,还更生动地走入观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故宫的御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国家博物馆的《国博日历》等。然而,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依旧有不少产品和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个好的文创产品,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躺进商品柜,而是能够与刚从展馆中走出来的观众产生隔空共鸣,激发他们将有温度的“文物”带回家的需求,营造出大家与历史共舞的美好氛围。在日前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高峰论坛暨创意大师工作坊”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文创专家畅聊博物馆文创运营经,希望能为博物馆文创开发打开一扇通往百姓心灵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