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冯明珠
直到2012年,台北故宫完成数字典藏工程、数字博物馆计划及数字学习计划,共建立了21个数据资料库,奠定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改变了其原有的运作模式与营运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台北故宫的既定形象,从传统博物馆蜕变为无墙博物馆、移动博物馆、云端博物馆。
据了解,台北故宫的文创部仅100多人,每年却创造出几亿台币的产值。“每年近千种产品开发,如果依靠‘自己人’很难完成。”冯明珠表示,“在多年的摸索中,我们形成了成熟的模式。”
首先,部分内容自主开发。“作为博物馆人,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策展和研究。”冯明珠说。在台北故宫,所有的图书出版物是博物馆自己完成的,在雄厚的研究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出版发行,也是推动故宫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故宫出品的图书装帧精美,价格却远低于市面上同类书籍。这是因为相关研究已在政府相关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为了让所有人能享受到文化的成果,我们做图书更是一种文化公益。”
其次,通过海选的方式向全球所有厂商征集创意,一起合作开发。举例来说,一个做马克杯的厂商,可以将故宫元素与马克杯通过创意制作成产品,放在故宫文创商店售卖。“厂商负责研发生产,故宫负责对商品筛选、把关、经营。产品售卖所得按4:4:2的比例,一部分支付厂商,一部分支付故宫服务,一部分进入故宫艺术发展基金。”冯明珠介绍。
目前,台北故宫已有两三百家固定合作开发厂商,他们共同经营着台北故宫品牌,也获得了可观收入。同时,这种合作为台北故宫每年的重要展览提供了稳定的周边服务。“如果我们计划在2018年推出重要展览,早在2016年展览的策展方案就会交给合作厂商并提供展品的数字化元素。厂商们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精心设计的作品经过认真评审、开发生产。当展览开幕时,所有跟展览相关的周边文创商品已经到位,大部分看过展览的人,都愿意购买这些产品,将观看展览的记忆带回家。”
最后,博物馆要用好品牌授权。冯明珠认为:“品牌授权要多元合作,不只是收授权费,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比如,台北故宫开发的e学堂,是一个公益的文化教育资源,利用4G网络,把所有的教育资源免费共享,无论地域的远近,都能看到故宫共享的教育资源。同时台北故宫向所有的教师发起编写故宫教案的计划,向学生教授文物和艺术常识,所有研发成果由故宫买单,进而共享给全社会。博物馆就是属于大家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