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斌
据学者统计,现有的清代档案共有约2000万件,其中1000余万件存放在今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一史馆保存的档案分类大部分以机构为全宗,便于读者查阅,如军机处、内阁等,存有醇王府档案、溥仪档案、赵尔巽档案、端方档案等少数以人物为全宗的档案。截至目前,四个以人物为全宗的档案仅有端方档案得以整理,一史馆与国家清史工程合作,耗时多年,将其数字化并著录完成。笔者因工作之便,得以阅读、抄录,深感端方档案就是一部清末的百科全书,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记录清末新政、政局变动、对外交涉、社会风情等林林总总,对于今人了解清末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端方档案的重要性,与清末大员端方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
托忒克·端方(1861—1911),字午桥,满洲正白旗人,光绪八年中举,与那桐、荣庆被誉为晚清“旗人三才子”。端方出生在咸丰十一年,这一年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发生的辛酉政变,改变了政局,慈禧太后掌握政权,此后控制政坛近半个世纪。端方正是在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发迹、崛起、成长。据统计,有清一代二百多年历史,以正途出身官居二品以上的旗人不足四百人,端方位列其中。与其才华相比,端方的家世更有利于他在宦途上发迹,他的叔父内务府大臣桂清是慈禧太后的亲信,与朝中重臣翁同龢等人交往密切,为其仕途崛起提供了重要的人脉资源,家世与慈禧太后的紧密关联,一直是端方在激荡变换的晚清政局中的护身符,这点在戊戌变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戊戌变法中,端方经翁同龢保举任职农工商部,参与维新运动,在此之前端方在工部做过主事,担任过张家口关税监督和直隶霸昌道,从仕途经历看,端方前期一帆风顺,得益于出身优越。保荐到农工商部,既是其才能和家世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这与端方和帝党结交密切有关。戊戌变法失败,保举人翁同龢遭到罢黜,一批维新官员或贬或罢,甚至被杀。端方得以幸免,时人归结为端方上《劝善歌》,博得当政者欢心。笔者认为,仅以《劝善歌》保命免遭罢黜,随后升为陕西按察使,着实不能反映和解释晚清政局中帝后党争的残酷。从家世上看端方是后党一脉,以其行为和交际分析,端方与帝党有过接触,但保其性命、促其升迁的毋庸置疑是后党,他也在戊戌政变后成为后党的忠实拥护者。作为后党的中坚与后来他和袁世凯过从甚密,载沣执政将其罢黜均有直接关联。
庚子事变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对于端方、岑春煊等人来说,却改变了人生命运。八国联军侵华,两宫逃往陕西,端方署理陕西巡抚,成为名副其实的“顺天府尹”,一切消息由他转达,成为外界与中央沟通的媒介,他由一名边缘人物,突然走入政治中心,由此又积累了广泛的人脉。署理陕西巡抚只有短暂的几个月,却是端方仕途的重要转折。在陕西,他得到了同是出身满洲正白旗、首席军机大臣荣禄的信任。同时,他竭力保护传教士和教民,得到了外国的支持,也是影响其仕途的重要因素。
庚子之后,端方被任命为湖北巡抚,对于他来说是跻身地方督抚的第一步,但却不是理想的选择,湖广总督张之洞身膺疆圻,经营湖南、湖北多年,资历深重,在地方督抚中拥有崇高的威信,个人性格又非常强势。端方到湖北后与友人通信里,表达要以官文和胡林翼为榜样,“循官、胡之旧轨”,可现实中端方并非官文般软弱,张之洞却远比胡林翼强权。端方给荣禄的信反映了当时他的心境,“久居此地,进则疑于侵权,退则同于尸位”。随后十年中,端方历任署理湖广总督、署理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南巡抚、两江总督,一直与张之洞存有交集。
庚子之后的端方研究,学界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端方与近代化进程中立宪、经济和教育的考察,对于制度变迁背后人的因素关注不多,而人决定了历史的进程,厘清晚清政局中端方与政界、商界、学界、帝党、后党、革命党、维新派、立宪派的关系,对于加强清末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逝世,这是关系国家命运、影响晚清政局的大事,对于端方等个人无疑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端方仕途起家(光绪五年以荫生任职工部)至慈禧太后逝世这一段时间,端方宦途平稳,由巡抚到湖广总督再到两江总督,距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近。慈禧太后去世后,端方还借助在两江宦绩之动力,跻身为直隶总督,仕途更进一步,可缺少了后党的支持,对端方来说则呈现“月盈则亏”的局面,很快即因事被载沣罢免。宣统朝三年是端方仕途蹭蹬之际,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直到川路风潮,端方再次被起用,结果被害资州。有人说端方死因与赵尔丰有关,结论未免武断,但端方入川之际,与赵尔丰等人的政见之争,与端方走向末路确有联系。时人称端方对革命党痛下杀手,也有时人叶景葵认为端方“最肯保全革命党也”。端方是晚清派遣留学生的有力支持者,他与留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可最终大部分学生倒向革命,他在历史大势面前无能为力。端方的行为和举措体现了忠于朝廷的满族大员,为挽救清廷所做的努力,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脚之一。
时势造英雄,端方出生在“千年未遇有之大变局”的咸同交际,成长在“同治中兴”,随后也经历了中法与中日战争失败的耻辱,传统与变革赋予这一代人不同的使命和价值观。端方的崛起、成长、陨落,也正是晚清最后五十年的缩影,而端方档案为后人研究端方和晚清史提供了绝佳史料。参阅端方档案,将其一生行径贯穿起来,置于晚清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中,探寻历史人物和清末改革举措,对于推动晚清政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为张建斌著《端方档案阅读与研究》一书的导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现代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