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依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曲《枉凝眉》让人们想起87版《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31年已飘然而过,而离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红楼组曲》更是已近40年。
近日,2018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追梦红楼”音乐会全国巡演在天津启幕。
王立平将自己对《红楼梦》的情感描述为“一朝入梦,终生不醒”。他曾表示,《红楼梦》的人物、性格、服装、剧情,甚至吃什么、用什么等都有据可查,唯独音乐只能是无中生有。音乐会再次完整演绎了《红楼组曲》,从序曲到《紫菱洲歌》《红豆曲》《晴雯歌》《刘姥姥》《题帕诗》《枉凝眉》以及《葬花吟》等15首作品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整场音乐会配器风格与演奏清新典雅,与《红楼梦》凄婉、悲凉、伤情的风格浑然天成。从旋律到各个演奏的细节,都贴切地刻画出原著中的千万感触,引领大家重温作品之美,红楼之韵,随音乐感受那无奈的变迁与世事沧桑。
古筝声轻如水,悠悠流淌进观众心中。随着唯美曼妙的音乐响起,亲切熟悉的旋律,勾起观众对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美好记忆。《序曲》以古筝开篇,用一段幽怨、婉转的女声独唱,表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嗟叹情感,其后用弦乐的变调引出《红楼梦》的主旋律,幻化了金陵十二钗的哀怨之声,娓娓道来那风月之情红楼一梦,引发现场观众无穷尽的遐想和感叹。
《题帕诗》以其重章复沓的曲调和唱腔,为观众委婉叙说着黛玉心中无限的爱恨纠结和感慨悲怆。爱情是艺术作品永恒不变的话题,曹雪芹将《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作为贯穿作品始终的线索,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贾府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下,诗词歌赋成为宝黛之间寄托相思之情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到,宝玉被父亲痛打,怕黛玉担心,让丫鬟晴雯送去他的手帕,黛玉颇为感动,以其深情的笔触题写一首著名的绝句,这也可以看作二人爱情的誓言。
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曹雪芹用了《枉凝眉》中词句做出最为完美的总结,心有所牵,情有所挂,宝黛的爱情理想虽然美好,但最终还是一个如水中月,一个如镜中花。王立平将《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珠联璧合,音乐动人心切。
在《红楼组曲》中,有一首乐曲,王立平用了一年零9个月的时间写成,就是深沉凄婉、催人泪下的《葬花吟》。乐曲采用领唱、合唱与乐队的形式,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将红楼梦的音乐推向高潮。
黛玉自幼丧母,在舅舅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里随处可见的桃花,处处飘落,触发了生性孤傲、多愁善感的黛玉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表面上看《葬花吟》触景生情,以落花自喻,实际上是曹雪芹用这个人物的命运表达出对封建礼教的悲鸣、呼号、咆哮与反抗。黛玉孱弱的外表里埋藏着一颗勇敢的心,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她发自内心的呼喊,也是她对苍天的质问。
87版《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角色,如王熙凤、贾宝玉等,但似乎都没有林黛玉的经典。而扮演者陈晓旭更是被称为最像林黛玉的演员,无论是还原度还是匹配度,甚至是性格等各方面都是林妹妹的最佳人选。然而,天妒红颜,2006年,陈晓旭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但爱美的陈晓旭担心“西医治完又化疗,人就不成样子了”,因此,她看淡世俗评议,宁愿选择往生。一如孤傲的“林妹妹”不向世俗的封建礼教低头。2007年,“林妹妹”竟然离开了人世。
记忆中那个永远清秀纤丽、袅袅娉婷的少女,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为林妹妹而来,以至于有人感叹,晓旭一走,世间再无林妹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则,谁都无法逆转。佳人已逝,独留一缕芳魂让世人感叹。
红楼音乐散发着浓厚的中国味儿且颇具故事性,愈发悲恻又撼动人心,哀婉与恢弘并存。今天,再次重拾红楼,它超越时间和空间,在今天这个时代散发出的阵阵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