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今,距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剩一年时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在这一整体工作部署中,文化和旅游当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物质的贫困往往伴随着精神文化的贫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需要加强经济上的扶持,更需要加强精神智力上的建设,所谓扶贫先扶志、扶智,这也正是文化扶贫之职责和作用所在。当然,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不只是启迪心灵、成风化人、凝聚力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振兴传统工艺、盘活非遗资源,还能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在此方面,旅游扶贫的作用也很显著。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虽然物质基础薄弱,但往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借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促就业、稳增收、增税收,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很多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活力,更有效拓展了脱贫攻坚的路径和内涵。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助力实现精神脱贫;利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以及两者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助力脱贫致富。如此,可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近年来,随着《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的系列有效举措,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和旅游扶贫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决策,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给贫困地区群众端上热乎乎的“文化旅游饭”,让他们既得到诗意的心灵滋润,又拥有乐享远方的丰盈和富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