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通讯员 任文俊
春光明媚的午后,记者在浙江省义乌市文化馆见到李艺屏,他刚从彩排现场赶回,行色匆匆。四十六载艺术人生、21年群文工作,他参演影视剧50多部(集),编演小品获全国、华东六省一市、浙江省级奖项30多个,执导市级及各企事业单位、文旅系统文艺晚会数百台。
1960年出生在义乌佛堂古镇的李艺屏,父母是部队文工团的南下干部。1970年,李艺屏随父母回到老家山东省齐河县。1985年,他考上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和著名主持人倪萍、著名演员徐少华同班。1987年,他与倪萍、李东升合作的小品《主要任务》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毕业后,李艺屏拍电影、拍电视剧,间或也当导演。尽管他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可他内心深处对出生成长的义乌总念念不忘。1996年,李艺屏回到义乌,起初两年忙于家里的物流生意,钱没少赚,可心里头总空落落的。“父亲曾任佛堂中学校长,他的一些学生不时来找我排节目,让我找回了自己,生活也充实起来。”李艺屏说,尤为自豪的是,但凡他参与的节目,只要参赛总能拔得头筹,点燃了他心中的艺术火种。
1998年,他为义乌市文化馆编导、主演了小品《病房》,一举摘得浙江省首届笑星大赛优秀表演奖,这个大奖也让义乌市文化局向他抛来橄榄枝。“我欣然受聘到义乌市文化馆担任综艺编导,从此开启了群文工作新旅程。”李艺屏说。于是,他在编导、参演小品,策划、执导大型文艺活动,辅导群众文艺的路上孜孜以求。
“2014年,我参加第三届浙江省讲故事大赛,是参赛选手中最年长的一个。”李艺屏说,赛前那段日子他潜心琢磨,所选的故事《老赵的梦想秀》就成了“老李的梦想秀”。最终,他夺得金奖。不久前,浙江省文化馆传来喜讯:他参与主演的小品《父与子》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这个凝聚了李艺屏工匠精神的小品,曾参加浙江省戏剧小品大赛,获奖后又参加了2018年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大赛,获最高奖。这也是他继编导小品《婚纱影楼》获第十三届群星奖、参演小品《英雄》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后,又一次荣登群星奖舞台。
“艺术天地辽阔壮丽,艺术高峰连绵不绝,而我从来都是赶路人。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用自己的专长为家乡人民作贡献,是快乐的,更是值得的!”说话间,李艺屏的脸上泛着温和的笑,闪着暖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