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第3版
  标题导航
为特教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金维诺:真正的学术摆渡人
在线美育仍需知识图谱与智能交互
山东大学开展首届美育文化日活动




 中国文化报 >  2019-05-2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特教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全国残疾大学生美术作品双年展开幕

    秦俑 麦秆工艺 郭海霞

    生命·中国传统水墨系列 纤维编织 高龙

    猫头鹰 马赛克镶嵌  徐雪岩 彭聪

    本报记者  李百灵

    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全国残疾大学生美术作品双年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来自西安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浙江特殊教育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师范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11所高校的216位残疾大学生的200组(件)美术作品入选展览。

    本次展览是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全国首个残疾人美术作品传播交流与推广项目,也是我国听障大学生艺术创作的首次展示。展出作品涵盖国画、油画、雕塑、艺术设计、摄影等高等美术教育的10个基础学科,包括纤维编织、写意木雕、镶嵌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皮具艺术、蛋雕艺术等20多种传统手工技艺,题材新颖广泛、技术技法高超。

    据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院长、双年展总策展人秦东介绍,此次展览意在体现“相信正能量,践行正能量,创作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时代风貌,使观者得以感受新时代残疾大学生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心灵,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艺术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亦期望更多国际友人看到中国残疾人艺术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在展厅中,一批用麦秆工艺制作而成的作品十分引人瞩目。如郭海霞的《秦俑》、梁辉的《我的朋友》、王康的《艺术与科技》、王骧的《窑洞》等,虽然均由麦秆制作而成,但工艺却大不相同,有的类似剪纸,有的采用拼贴技法,艺术风格多样,现代感十足。秦东介绍,麦秆画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国礼研发与赴英展览所选用的重要艺术种类。2007年,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该学院启动了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依托自身创新与研发优势,通过尚刚、张夫也、林乐成等知名教授的专题讲座,结合工艺美术大师的操作教学,引领学生确立传统麦秆画与现代生活新的契合点,给传统麦秆画注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也使现代设计采用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活。“该项目不仅推动了麦秆画的发展,还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一步拓宽了残疾人的职业发展道路。”秦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残疾人高等艺术专业院校,于2004年在时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和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的倡导下创办。“残疾人教育是一个阳光的事业,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10多年前,中国残疾人高等美术教育几乎一片空白,胡锦星积极促成了与西安美术学院的合作,聚焦残疾人高等美术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特殊人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说,此次展览作品兼顾设计和制作,彰显出工艺美术的艺术高度。

    据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介绍,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人类物质文明如何进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手艺为宗旨,包括教学、科研、美术创作、艺术实践、服务社会的成果转化等,都是学院的显著特点。而正是由教学中的点滴汇集成研究、创作成果并结集,又与全国其他高校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形成了此次双年展的雏形。“此次展览呈现出西安美院的开放姿态,彰显了西安美院对特殊人才美术教育的大爱之道和大美之意。”朱尽晖说,“大爱取决于我们如何发掘适宜残疾大学生的美育教学,这也正是学院特殊教育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大美是因为这份事业是阳光的、美好的,所以获得了全社会特别是中国残联和陕西省残联的有力支持,展览作品也恰切表现了残疾人心中对美好中国的认识。”

    据了解,15年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始终秉持着“掌握手艺立足社会,持之以恒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用心、用爱、用艺术的美关爱特教学生”,成功开创了全国特殊高等美术教育模式,相继开展了“教授进课堂”“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外国专家进课堂”等创新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400名优秀残疾大学生。同时,该学院坚持教学和创作相结合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展览与竞赛中斩获200余项大奖,由师生共同创研的诸多美术作品也被选为“里约残奥会”“第23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等国际会议礼品。今年,该学院还荣获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康复国际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