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综合

第3版
评 论
  标题导航
非遗保护有担当 民族遗产有活力
让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
题漫画阅读新时代
翻拍剧在于制作精良
跳出套路才能讲好故事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文物建筑复建需谨慎
1PBT




 中国文化报 >  2019-07-1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颜辣语
跳出套路才能讲好故事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来了,近日,迪士尼发布的预告片很快在中外舆论场上引发热议。外国网友关心电影是否吻合迪士尼同名动画片给他们留下的童年记忆;中国网友则敏锐地发现:哪怕是在短短一分半钟的预告片中,也暴露了诸多文化常识问题,比如,花木兰生活在福建土楼。

    其实,对于迪士尼生产的这部电影,中国人无须过于苛责。哪怕迪士尼只是借用花木兰这个名字,剧情与历史上的花木兰故事毫无关系,也犯不着大惊小怪。说到底,迪士尼版《花木兰》只是假借东方元素的再创作,即便邀请华人演员出演,根植其中的依然是西方观众习惯的叙事逻辑和价值观。

    要创作出一部符合东方价值观,最大程度契合中华文化的《花木兰》,无疑需要本土创作团队主导制作。这样的尝试并非没有,2009年国内就上映过电影版《花木兰》,其中不乏一线明星演员。遗憾的是,影片播出后反响平平,有影评毫不客气地认为只能用“平淡无奇”来形容。

    平心而论,迪士尼创作《花木兰》,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可以跳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花木兰的“人设”,进行天马行空的改编。而中国影视制作者面对类似历史故事,所要兼顾的方面更多——既要遵循历史的原貌和细节,又不能循规蹈矩地拍成一部缺乏想象力的“纪录片”。如果陷在一成不变的套路中,相关影视改编注定会让人失望。

    对历史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呈现,国内影视业所能做的还有很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历史类影视剧几乎等同于清宫戏,制作者翻来覆去地炒作清宫元素,尽管其中偶有佳作,但观众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近年来,类似《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带有明显历史年代指向的作品热播,才让观众把目光投向了更丰富的中国古代。“花木兰”本身就是民间传说,天然地具有改编和再创作的空间。

    在严肃正史之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故事积累,这是影视业值得深挖的宝藏。其实,在影视题材中传播传统文化,不必说教,不必生搬硬套,也不一定要围绕少数几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做文章。如果精心制作,大胆发挥,中国影视业一定能够发掘更多像《花木兰》一样的现代经典IP。(王钟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