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苏英
从希腊写生归来,照例要写点文字纪念生命中不可重复的那段旅程。博物馆是记录自然与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最重要载体,希腊博物馆众多,因为行程及开放时间的限制,我们只有幸去了希腊的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雅典战争博物馆。其中,始建于1866年的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是最大、也是馆藏最丰富的,百年沧桑使博物馆本身就已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共分50间陈列室,主要为雕塑、陶器、青铜器等,全面展示了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精髓。其中,许多文物为希腊乃至世界少有的艺术珍品,与古希腊神话息息相关。闻名世界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在博物馆的3号展柜展示。传说迈锡尼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作为国王的阿伽门农在下葬时有一个黄金面具陪葬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然而有考古信息表明,这个精美绝伦的面具并不属于阿伽门农,很有可能是比他早三个世纪左右的某一位王公贵族的陪葬品,只是人们并没有因为早期考古讹误而改掉阿伽门农面具这个称呼,而面具的声名也因这个美丽的误会传播得更远更广。在公元前16世纪,希腊就已经有如此高超的黄金技术,不得不说,这是古希腊史前文明的辉煌之作。我国古代也有相当精湛的冶金技术,比如秦始皇陵出土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上的缰绳,它们就是由金银相错而成,十分精致,但据说这一技术已经失传。当然,即使没有失传,它与阿伽门农面具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不仅是因为材质相异,形式不同,更是因为它们前后相差超过1000年。
左侧展厅,有一尊高3米的海神波塞冬青铜像。铜像侧立,造型完美,左手臂向前平伸,右手臂向后上方屈扬,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力量感。这尊铜像是1928年在优卑亚岛北端阿尔提美西昂海角附近海域中发现的,约制作于公元前480年,是希腊人为纪念与波斯人在该海域激战时获胜而作,遗憾的是波塞冬右手中的鱼叉已遗失。
展厅中还有一件也是从海中打捞出来的稀世珍宝——巨型铜马与小骑手。它晚于海神波塞冬像300多年诞生,由青铜浇铸而成。雕塑写实,马的骨骼、肌肉甚至奔驰时暴起的青筋都刻画得逼真有力。马上的小骑手身姿前俯,两眼直视前方,两腿紧夹战马,显得勇敢而坚毅。战马庞大,骑手瘦小,看起来非常不成比例,但整体气势磅礴,虽历经千百年海水侵蚀,至今仍不失气度与神韵。
石雕也是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的艺术特色之一。在博物馆内珍藏的众多栩栩如生的雕像里,大部分都是公元前四五世纪的作品。有的反映的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体育、民俗等各种活动,有的则显示了众神的丰姿与显赫。置身于这近千件石雕作品之中,犹如在呼吸着悠远的文化海风,沁人心脾。
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相比,国家美术馆则显得朴素许多。两间一层建筑由一条短廊相接,几乎没有访客。其中一间摆放着近现代雕塑,另一间则是油画。油画类大部分水平精湛,写实类作品中,动物、静物、人物服饰、皮肤质感等刻画逼真,色彩迷人。
雅典战争博物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馆藏涵盖从迈锡尼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希腊战史,除了各式军械外,那里还有一些战争和英雄人物的简介与珍贵照片。从博物馆的这些陈列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是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伴生,政治博弈、资源掠夺,甚至统治者的个人情绪都可能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
当希腊行程即将结束时,我们再次登临卫城,在雅典娜神庙脚下仰望女神的风采。夕阳西下,神庙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