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的
不久前,一群青少年站在昆楚高速公路昆明西收费站的马路上,想要搭车从昆明至大理“穷游”。当地高速交警回应,已将这批培训机构学员护送出高速公路,并严肃批评了活动负责人。
穷游文化传播到国内以后,至今方兴未艾。搭车旅行、义工旅行、沙发客等各种穷游形式,再加上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为旅行者低成本出行创造了机会。穷游帮助年轻人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炼了个人的品性和意志,本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旅行方式。
然而,舆论推广穷游文化多年,穷游活动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面向青少年旅行者的非营利性青年旅舍稀缺,大多数打着青年旅舍旗号的民宿实施商业化运作;拼车和搭车文化缺乏社会认同基础,穷游客很难搭到车。
更令人担忧的是,对穷游者的安全保障依然很不到位,穷游者安全意识也极为匮乏。很多穷游者在人迹稀少的野外遇到问题,缺乏有效求助途径。还有许多穷游者采取非常规的方式出行,进入危险地带或旅游禁区。
穷游文化的一大主张,是培养旅行者的独立精神。在国内外的知名景区,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少穷游背包客都是独立出行。培训机构组织学员集体“挑战生存穷游”,从形式上就走偏了方向。穷游成了口号,其背后组织者所信奉的,本质上还是商业营利的那一套。
组织学生在高速公路拦车“穷游”,背弃了穷游的宗旨和精神,不仅将学生置于危险境地,还曲解了穷游文化。提倡穷游文化,理应正本清源,要求穷游客量力而行,以自身安全为前提,而不是一窝蜂地消费“穷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