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田青的太行山情结
湾区之窗—澳门
你好,三点零三分
画说王道




 中国文化报 >  2019-08-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湾区之窗—澳门

    郑  骅

    如果说林则徐是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澳门就是中国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口,连接澳门和中山的岐澳古道,就是从这扇窗口输出、输入的大动脉。这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明,也让西方世界有了一个了解古老中国的视窗。

    可以说,澳门是东西方文明在16世纪以来碰撞的产物,历史选择了澳门作为这样一个文化的结合点。传说明朝时,当雄心勃勃的葡萄牙人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不知道叩开的是怎样一个色彩斑斓抑或扑朔迷离的国度,操着葡萄牙语的西方人遇到了当地渔民,指着前方,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渔民告诉他们:“这是妈阁,就是妈祖庙。”从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MACAO(澳门)。

    中国人用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去理解西方人,西方人也用自己的思维去了解中国人。香山县是广东古县,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这么传奇,作为一个滨海小县,这里诞生了一个特别行政区——澳门、一个经济特区——珠海,一个地级市——中山,这里自古人才辈出,古香山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极其特殊的,而其特殊的根源,就源于澳门。没有澳门在400多年前的开埠,就没有之后的西方文明、基督教文化的进入,没有后来的出洋风潮、留美幼童,包括后来的南方革命策源地和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也因此受到很多影响,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和中山经济的腾飞,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巨大活力。

    经过100多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及岐澳古道,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深刻而深远。一是澳门开埠早。澳门比香港早了近300年。古香山人很早就有和澳门交往的历史,在明末汤显祖的诗里可以看到很多对澳门以及西方人的描写。比如《香塞贾胡》,写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商人:“不住田园不树桑,琅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写得活灵活现。二是澳门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史料可以看到,澳门在明末就成为西方人进入中国的“舢板”。许多西方传教士第一站就来到澳门,经过短暂的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后,进入中国内陆。明清时期的澳门,是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中心。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一些西方著名传教士,以及与他们合作的中国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都做了较大的贡献。东方第一所西式大学是在澳门设立的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是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设立的,西方的制炮技术是传教士从澳门传到我国内陆地区的。三是澳门设立的原因。澳门的设立更多的是商业目的或者是作为中转码头,是葡萄牙商人同明朝地方政府协商的产物,澳门与中山、广东,与我国内陆地区更多的是平等互惠的关系,更容易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自然流动。

    岐澳古道一头连接中山的老城区石岐,另一头连接澳门关口,其间跨越了莽莽的五桂山。从石岐码头坐上轮船,可以直通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广州。这样一条湮没在历史中的岐澳古道,不仅是连接中山与澳门的通道,更是一条连接古老中国与近现代文明的通道,一条连接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的通道,一条连接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通道。短短一条岐澳古道,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更见证了封建王朝的日渐衰弱和近代中国的变化与变迁。

    如果说澳门是东方海岸孕育的新生命,岐澳古道就是中国与西方世界连接的一个重要通道。那个时代,很多有远见的中国人都从这个通道上或多或少地汲取了现代文明的养分。也正是由于这条通道的存在,一大批为了讨生活的香山人把大量农产品运到澳门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产品和西方的文化带回了香山。正是因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西方世界,使得香山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开明、更具有闯荡世界的开拓精神。香山人既不盲目地仇视西方人、抵制西方文明,也不盲目地仰视西方、妄自菲薄,这就是贸易带给人们的公平观念。他们通过这条古道,非常自然地同澳门人以及葡萄牙人进行各种贸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既从中获利也暗中不断学习,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近现代香山能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是香山人。

    如今岐澳古道在历史的烟云中渐渐荒芜,但正是因为有了澳门和岐澳古道,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演变脉络也更清晰、完整。澳门是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桥头堡和窗口。

    进入21世纪,站在发展的潮头,在建设“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澳门和中山的关系,重新挖掘湮没于荒草的古道,重新定位大香山地区的文化,要意识到澳门开埠和岐澳古道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更要追念古代香山人的胆识和眼光,重拾我们探求未知、弥合东西、筑梦天下的勇气和精神。

    (作者系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