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尚潮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文化金融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时尚+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六必居·金鼎轩,“酱”文化也掀“国潮”热
首钢园舞起浪漫的调调




 中国文化报 >  2019-11-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尚+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会动手袋”让人们更加时尚

    华为创作的“时尚天赋”系列服装

    深圳时装周上“会动”的手提袋

□□本报实习记者 郑芋

    伴随着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全球各地的时装周都已纷纷落幕。在全球时尚领域,中国时尚界似乎更加重视“时尚+科技”的融合,国内众多时装周打出科技标签,期望科技力量助力时尚产业腾飞。

    各地潮动

    今年3月,在2019深圳时装周上科技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在现场刮起一阵科技时尚风暴,秀出了多款以超清柔性屏为核心科技的柔性时尚单品,包括可以实时播放视频动画的手提袋、柔性屏时尚衣帽、世界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FlexPai)等,成为众多嘉宾、设计师、时尚达人的时尚合影神器。

    科技成为深圳时装周的主要亮点之一:众多科技元素融入独特的设计美学,成为推动时尚与生活深度结合的利器。

    同样,在3月的上海服装周上,户外运动先锋设计师李伟刚与运动品牌安踏跨界合作的“工业革命”主题系列,用最前沿的材料,把科技融入生活,搭建当下与未来的桥梁,描绘了一幅未来感与科技感极强的星际蓝图。该展也成为上海服装周的点睛之笔。

    10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不少设计师都大胆寻求将时尚与科技相融合。今年的北京国际时装周期间,作为致力于发挥智库功能、为北京时尚之都建设贡献前沿思想的2019北京时尚高峰论坛,以“科技赋能时尚、开启消费新时代”为主题,汇聚多领域知名专家、时尚人士等,通过跨界思维碰撞,多角度、全方位探讨时尚产业发展的新生态与新格局,为在新消费时代品牌赋能指明了战略方向。

    趋势还是借势?

    北京、上海、深圳都是国内时尚前沿城市,在时装周上频频打出科技牌,也确有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但观察起来具备相当科技含量的企业仍然相对有限。

    今年,手机界的“老大哥华为开始做衣服了”的消息让人们充满了好奇。华为邀请了设计师杨子与人工智能合作,共同创作了时装胶囊系列——“时尚天赋”,推出跨界时尚领域的第一件作品——高科技服装。华为在时尚领域开了先河。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说:“科技本身需要有时尚来把它变成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科技本身也是人们现在越来越有的一种共性认知,所以时尚自身也需要基于科技来重构。”

    有网友提出目前国内科技与时尚的结合更多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尚未进入实质融合发展的阶段。

    “国内时尚领域与科技的结合还处在初级阶段,但世界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已经是方方面面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王旭东说。

    北京国际时装周前夕,作为主办方,北京时尚控股旗下铜牛集团与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宇航高科技服用材料、智能感知材料、可穿戴装备、特种安全服装等领域展开研发和深度产业合作。铜牛集团总经理贾晓彬说:“我们觉得产品本身的创新需要科技来支撑,把握好新一代消费人群的需求,更需要科技支撑。”

    科技的时尚范儿

    在全球时尚领域,科技的应用已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服装领域,国内的应用情况如何?

    从宏观产业链来看,服装的印染对于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使用后旧服装垃圾回收问题,目前已成为时尚领域头疼的行业可持续性难题,这些需要通过科技来处理和解决;从服装产业前端来看,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研究也已经不断地通过新科技发生着改变,市场热门的可穿戴技术正是目前科技与时尚领域结合的重点。以铜牛集团为例,已经在研发可以监控人的脉搏、血压、生态体征的服装。从服装产业后端来看,目前服务于销售、市场与科技结合的范例也较为丰富。比如3D打印、人工智能设计服装系统。

    “前几年,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都已经呈现并应用在时尚领域,由于目前受困于材料等转化问题还未能产业化。人工智能近年来比较热,但目前参与时尚领域还是初级阶段,参与的人数比较少。”王旭东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