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尚潮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文化金融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时尚+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六必居·金鼎轩,“酱”文化也掀“国潮”热
首钢园舞起浪漫的调调




 中国文化报 >  2019-11-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必居·金鼎轩,“酱”文化也掀“国潮”热

    600年历史的六必居酱菜

    林   沁

    6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酱菜企业六必居玩起了跨界。11月8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粮食店街3号的六必居·金鼎轩主题餐厅开业了。当天,同样位于西城区粮食店街3号的六必居博物馆也举办了开馆仪式。

    六必居与北京市著名餐饮品牌之一的金鼎轩跨界打造的六必居·金鼎轩主题餐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开办“酱”文化餐厅,将非遗元素、博物馆文化元素、创意京菜元素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用百年老字号IP和金鼎轩口味IP打造前门商业圈网红打卡地。

    “这次是老字号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六必居在规模效益上始终位于全国老字号的领先地位,希望六必居讲好非遗故事、弘扬工匠技艺,把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融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与文化追求当中。”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缪剑虹说。

    走进主题餐厅可以看到,为了展示北京城的美丽风光与人文特色,餐厅独具匠心使用了楼中楼的装修风格。老北京地标与前门商业氛围的艺术化呈现,融化在墙壁、窗棂、桌椅、柜台、餐具等设计细节中。

    老北京人何义涛品尝过“六必居黑蒜红烧肉”“六必居炸酱面”等新菜后说:“看着满堂的各色小吃,再品过老北京的炸酱面,不由感到四合院内的烟火味道再次重现。”

    主题餐厅用完餐,顺着扶梯登上二层,六必居博物馆里600年的老字号品牌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账册、照片、功牌、印章、房契、算盘、油灯、酒壶、牌匾及生产制作器具,这近百件藏品好似在娓娓说话。六必居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生不息的“六必”祖训、栩栩如生的人物典故、大量翔实的史料文物,呈现给国内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使人们身临其境了解这个历经沧桑近600年酱园的创立与发展,共同分享中华饮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美食过后再来一场文化的盛宴。”何义涛对全新的文化餐厅模式赞不绝口。等吃饱喝足,店内准备的酱菜等伴手礼,能延续这份口福享受。顺手带点酱菜回家,更是一种接地气的时代穿越和新时代“国潮”生活。

    北京城内美食如林,一家酱菜品牌老店要做好坚守与传承必定有其“工匠”精髓。六必居如何不断创新,保持老字号的活力?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保华说:“六必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的核心是老字号的精神、文化、理念,六必居的‘六必’祖训就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08年我们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很多老物件及文物,因此萌发了建立六必居博物馆的想法,博物馆能够充分展示六必居的前世今生。”

    工艺、产品的创新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消费潮流,六必居这些年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组建研发团队,重点攻破酱菜的降盐难题,也开发一系列营养健康的产品。“在营销方面我们也有创新,用开办主题餐厅的形式,我们希望探索出零售加餐饮结合的模式,让更多人了解六必居的饮食文化。”武保华说。

    据金鼎轩相关负责人介绍, 金鼎轩成立于1993年。从东直门簋街“24小时营业第一家”起始,金鼎轩以经营粤、鲁、川、淮四大菜系及南北特色点心为主,迄今已拥有多种业态,共约30家门店,成为京城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餐饮品牌之一。出于对酱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近年来,金鼎轩一直着力布局旗下全新品牌——小酱房南北酱菜。此次与中华老字号酱园六必居战略合作,更是深度跨界。金鼎轩精湛的烹饪技艺、六必居地道的酱菜、京城的历史底蕴、博物馆的文化IP、前门地域的场景,一切元素在这里融合,为食客炝制出皇城根下的烟火味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