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旅·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财富周刊

第2版
文化金融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回到乡村,我们能做些什么?
塞外推出民宿爆款
不让农民做法式牛排
新媒体平台大赋能
乡村文旅操盘有术




 中国文化报 >  2019-11-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媒体平台大赋能

    微博达人李子柒

    “赋能”一词,是乡村振兴之路上平台方频繁使用的词汇,这也正是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实现路径。

    微博产生了许多流量神话。比如,凭借崭新的古风美食、乡村生活方式短视频所展现的古风田园生活,微博达人李子柒的粉丝量已超2000万。这个身着古装劳作的女孩,还在视频中记录中国文房四宝、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技艺制作过程和自己学习蜀绣的历程。在微博非遗守护人计划中,作为成都市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不仅将助力传播、体验蜀绣文化,还将联合开发文创产品。

    在快手,流量传说同样令人称奇。贵州黎平县盖宝村担任扶贫书记的吴玉圣,在2018年找到村里7位美丽的侗族姑娘当主角,通过短视频介绍侗族的乡土人情,这个“浪漫侗族七仙女”的账号不仅走红快手,还带动了当地侗布等手工艺品的销售。

    高流量并不意味着高转化率,没有流量却万万不行。然而,李子柒毕竟只是少数,乡村的资源、产品如何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目的地资源和市场的对接,把特色产品推向品牌化?

    “我们坚持普惠的流量分配原则,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使得中国每一个毛细血管端的乡村都能够被看到,与外界产生积极的连接,这种连接将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快手科技副总裁、扶贫办公室主任宋婷婷介绍,快手去年发布幸福乡村战略,挖掘和连接中国乡村的人与货,成为乡村创业者成长孵化器,一条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已然成形。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既要有政府的方针政策主导,又要有市场化的企业深度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微博政务运营总经理、新浪集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李峥嵘介绍,微博希望建立一个生态,通过一系列活动、产品、技术持续助力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人才孵化,让更多社会资源关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李峥嵘认为,贴近乡村市场的企业和“新农人”,才是能够真正深度连接消费和用户市场的生力军。“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通过自己创立企业,或者与当地共建农产品合作生产基地等,成为‘新农人’。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极强的市场与品牌意识,对新媒体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和利用能力,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以图文及短视频的方式不断传递自己的品牌理念和价值观。”她介绍,微博将整合资源启动田园餐桌、遇见最美乡村、原产地探访计划、非遗守护人四大活动,帮助更多乡村培育出能够持续与外部连接的“新农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