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坊间流行了很多年的“艺术世界”丛书,由英国著名的T&H出版社出版,大多出诸英国艺术史名家的手笔,如今多多少少有点经典的意味了。龙晓滢移译的威廉·沃恩的《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也不例外。威廉·沃恩既是伦敦大学的艺术史资深教授,也是艺术家,身体力行地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与水彩画,同时策划过很多重要的学术专题展览,近年又偶尔现身于艺术慈善领域。颇为关键的是,作者一直笔耕不辍,著述繁富,主要著作有《浪漫艺术》(1978年)、《德国浪漫主义与英国艺术》(1980年)、《19世纪英国艺术与自然界》(1990年)、《德国浪漫派绘画》(1994年)、《浪漫主义与艺术》(1994年)、《威廉·布莱克》(1999年)、《庚斯博罗》(2002年)、《约翰·康斯坦博》(2002年)、《弗里德里希》(2004年)、《塞缪尔·帕尔默:1805—1881》(2005年),以及《塞缪尔·帕尔默:墙上的影子》(2015年)等。看得出来,威廉·沃恩最得心应手的研究领域是欧洲浪漫派的艺术,而英国艺术黄金时代的发轫恰与浪漫派的问世相关。不过,细究起来,《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一书并不仅仅是关涉浪漫派的描述而已。
熟悉英国的人一定对英国文化史中的传统倾向有所感受。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在英国甚至到了20世纪后半叶还有些不被看好。当威廉·沃恩1972年在英国泰特美术馆策划德国浪漫派大师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专题展时,事实上当时的英国对后者依然有些许认知上的隔阂。像著名美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将这位画家看作不自量力地想用画笔与文学家竞争的艺术家,其中的轻慢意味显而易见。因而,威廉·沃恩单枪匹马的工作方向在当时具有以正视听的开拓性意义。1980年问世的《德国浪漫主义与英国艺术》更是首而为之地揭示了德国哲学与艺术对英国艺术的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界定英国艺术的黄金时代,是其真正的自觉之为。
一提到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就会想到莎士比亚、马洛、格林等,很少有人知道希利亚德这样的画家,更遑论其像莎士比亚那样的普世影响了。那么,英国艺术的黄金时代,究竟始于何时呢?
《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这本书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答案。
英国浪漫派大师约翰·康斯坦博的成名却不是在英国,而是在法国巴黎。他一生从不远行,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连一个小时也不会与另一小时相同,何况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片叶子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他的杰作《干草车》于1824年在巴黎沙龙展上大获成功时,他也不曾动心要去巴黎看一看,因为他觉得,只要想一想英格兰萨福克宁静农舍旁的美丽山谷,就可以迷倒巴黎人。确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画深深地影响了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和巴比松画派。1824年,德拉克洛瓦正在完成要在沙龙展出的作品《希阿岛的屠杀》。就在开幕前几天,他看到了一位法国收藏家不久前得到并准备在这次沙龙里展出的英国画家约翰·康斯坦博的一些作品。他由衷地被其所表现的色与光打动,甚至觉得这是奇迹般的杰作。于是,他马上对康斯坦博的作品展开研究,发现它们均非以均匀单一的色彩来画,而是用许多并列色彩的小笔触加以组合;当观者站在适当的距离外观看时,这些小的笔触会显示出远比德拉克洛瓦作品更为强烈的色彩效果。德拉克洛瓦从中得到莫大的启迪。在沙龙展开幕前的短短数日里,他对《希阿岛的屠杀》做了整体的修改,用非调和的笔触画在过去他常用的平涂颜色之上,并用透明的釉色使画面上的色彩具有颤动感。瞬间,艺术家发现他的《希阿岛的屠杀》变得闪闪发光,浑然一体,饱满的力度溢出生气,尤有真实感……我们在德拉克洛瓦当时的日记里尤其可以体会到画家当时的感觉:“我看了康斯坦博的作品,这位康斯坦博对我大有教益”“我重新研究了康斯坦博的一幅草稿,它真是奇妙的难以置信的杰作”。1825年,德拉克洛瓦已经对当时法国画家时髦、无聊、因袭的油画风格倍感厌倦,可是,当时人们对他们的喜爱远超更有才气的普吕东和格罗。于是,德拉克洛瓦决定离开巴黎前往伦敦,他要向英国的色彩大师学习。回国后,德拉克洛瓦对先前自己未曾留意过的特纳、威尔基、劳伦斯、康斯坦博等画家的壮丽色彩赞叹不已。例如,他认为康斯坦博画的草地的绿色之所以高明,是由于它由许多不同的绿色组成。一般风景画家画的草地显得平淡而缺乏生气,他这种新异而美妙的用色,令德拉克洛瓦难以忘怀,甚至在其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天还在学以致用。
有趣的是,本书的主题与内容并非与中国无关。除了书中提及的威廉·亚历山大对中国有西方化的想象与描绘之外,约翰·佐法尼在1771年至1772年间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而作的油画《皇家艺术学院的院士群像》更是与中国有关。这是皇家艺术学院成立后的杰出院士的群像,其中画家画了自己手持调色板的形象,还画了两位不便出现在裸体模特面前的女画家安吉丽卡·考夫曼和玛丽·莫泽的肖像。出现在英国画家本杰明·韦斯特和杰里迈亚·迈耶身后的东方面孔,恰是最早进入欧洲主流艺术界的中国广东艺术家谭其华(音译)。尽管谭其华在英国的活动时间不是太长,但是他应邀参加了1770年的第二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并被记录在当时的展览目录中。这是中国甚或亚洲艺术家第一次应邀参加如此重要的西方美术展览。谭其华得以置身于佐法尼的画面中,是非同寻常的。其实同年,谭其华还被首邀去大英博物馆品鉴中文藏书,可见其并非胸无点墨的艺术工匠而已。当时与谭其华交往过的名流有著名陶艺家和企业家乔赛亚·韦奇伍德、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著名作家詹姆斯·鲍斯维尔等。他刚到英国不久,还曾被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王后接见……可惜,艺术史中有关这位中国艺术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当然,面对进入过黄金时代的英国美术,中国读者尤其是艺术家可以思考的东西会更多,诸如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自信地面对世界并影响久远。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本文为《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序言,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