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钱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环球参考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浙江文化节办到墨西哥
雷峰塔出土文物将赴台展出
文博 资讯
海宁实现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
十里红妆:
宁波民俗 文化名片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增长17.6%
浙江剧协研讨戏剧理论建设




 中国文化报 >  2009-04-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宁实现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

  浙江省海宁市在2004年至2007年连续4年组织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年”“农村文化活动年”“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年”“农村文化繁荣年”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农村文化工作,2008年全面实施了“农村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年”,在全市182个行政村230个村级文化阵地设置300多个专职管理员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率先实现了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工作走在前列,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关注和充分肯定。

  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 海宁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围绕宣传发动工作实施了三项举措。一是信息发布到位。印发了《海宁市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须知》及相关通知,编写了招聘办法、评分标准、考核纪律等招聘须知,明确了专职管理员“镇招镇聘”的性质和镇村“双重管理”的模式。二是受众覆盖到位。各镇(街道)通过广播、张贴启事、深入农村等渠道,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招聘专职管理员工作的目的、意义、条件、程序及时间,尽可能地让农村中具有文化特长的人才了解并参与到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中来。三是信号传递到位。通过大力宣传聘用专职管理员工作,向广大农民群众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市委、市政府不仅注重农村文化阵地硬件建设,同样重视农村文化阵地软件建设。

  严格把关 确保素质 海宁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选拔工作严格把关,把好面试关、政审关、体检关。

  加强培训 注重引导 海宁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文化阵地管理员培训工作格外重视。一是加强对专职管理员的业务培训。由市文化馆音乐老师、舞蹈老师和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围绕演唱、舞蹈、戏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方面,对初定的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开展强化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对专职管理员的工作指导。海宁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成员赴各镇(街道),对专职管理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围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专职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等工作有针对性讲课,指导专职管理员及时转换角色,当好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协助员、信息员和管理员,挖掘各村的文艺人才,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针对原来村级文化阵地台账资料普遍不规范,部分活动室规章制度欠缺等问题,在招聘工作中重点完善了两项制度。一是规范台账制度。采用集中辅导培训和边检查边指导的方法,重新梳理编印了村级文化阵地台账资料共“两簿二十一表”,做到活动有记录、财产有登记、文体团队有名册。二是完善活动制度。编印了村级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工作手册,制定了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工作守则17条,督促管理员找准定位、履行职责,照章办事。

  落实经费 待遇留人 按照文化活动中心配备2名、文化活动室配备1名的要求,全市共招聘了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333名,其中年龄45周岁以下的一类管理员178名,年龄60周岁以下的二类管理员155名,并规定,一类管理员每人每年所需经费不少于1.38万元,二类管理员每人每年所需经费不少于7200元。年终由该市对镇(街道)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由该市财政给予50%的补助,镇(街道)、村按比例配套补助。同时还明确将专职管理员队伍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列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姚玲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