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在《出走与回归》(《艺术当代》2009年2—3期)一文中认为: 很显然,在当代艺术领域,全球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加速了艺术家的流动和各种文化在不同场合的碰撞——这并不是一个局限于“海归”艺术家的问题。加上互联网的四通八达,我们往往并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情景之中,艺术家所处的“空间”概念,也不简单是指物理上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心理和意识层面的。艺术家自身的知识准备、文化结构和理论素养,比狭义的“东方”或是“西方”,“中国”或是其他任一地区概念,更能引发艺术创作的转变。
因此,无论是出走还是回归,中国当代艺术往返迁徙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转换问题——事实上,在当下,无论是在生活领域还是艺术创作范畴,封闭年代对于“身处何地”的依赖性已经不复存在,艺术创作的背景也因多元文化的介入而不再具有唯一性和单向性,固有的文化身份早在日益交互的文化渗透中被颠覆、改写、解构、重新定义、重新塑造、重新解读并重新借用。我们有理由在一个新的时代语境和艺术视野中去理解复杂的全球文化现象,以及它对于中国当下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东方与西方的经验交叠,还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战,都在新一轮的价值体系中对艺术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在行进中的全球化趋势下,具有多重身份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艺术家,以一种跨文化的姿态在艺术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作品或许将获得更大范围的认知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