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 吴小宝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周恩来于1946年5月3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居住在距国民政府不足百米远的梅园新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10个月的谈判。虽然谈判最后以破裂告终,但是梅园新村却真实地记录着那段历史。
周恩来坐过的轿车
陈列馆里的这辆产自1941年、牌照为“京1645”的美国别尔克黑色小轿车,时常引来观众驻足观赏,合影留念。它是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因工作需要,由代表团成员祝华从上海购买,司机段廷英驾驶至南京的。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就是乘坐这辆汽车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护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民主人士的。为对付跟踪者,中共代表团巧妙地利用这辆轿车,多次甩掉了“尾巴”,把地下党员和秘密人员送到安全的地方。周恩来还曾在这辆车上,与地下党员、“佩剑将军”张克侠秘密商谈策反国民党部队起义。
1946年夏末的一天,一辆黑色轿车驶出梅园新村,经国府路疾驶而去。车内,周恩来一边盯着后面紧紧跟踪的吉普车,一边对司机说:“把特务甩掉。”轿车飞速钻进一条小路,驶近冯玉祥将军公馆附近的一座公园。此时已近傍晚,公园外徘徊着一个中年男子。这个身着军便服的人就是时任国民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张克侠。当轿车停在张克侠面前,他透过车窗认清车里的周恩来后,就一步跨进车里。在车里,张克侠向周恩来汇报了军事方面的情况,周恩来郑重地说:“起义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成功了,可以瓦解敌军士气,有利我军作战。但要选择有利时机,在关键时刻举行起义。工作一定要细致谨慎,要向国民党高级将领说明我党的政策,多争取些部队……”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张克侠与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率领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1个军部、3个师共2万余人,在徐州运河前线起义,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珍贵的法币
在陈列馆二楼的展柜里,有一张面值500元的法币,上面留有周恩来的亲笔签名。这张法币是怎么来的?周恩来为什么要在这张法币上签名呢?
1946年盛夏的一天,国民党空军的5位飞行员走进了新街口的一家冷饮店,突然发现里间一张桌子旁边坐着的两个人很面熟,这不是周恩来先生和邓颖超女士吗?于是,他们推选一位叫林雨水的飞行员为代表去面见周恩来。林雨水对周恩来说:“我们久仰周先生大名,今天能见到您万分荣幸。我们都是归国华侨,是回来参加抗战的,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了,可是国民党又要打内战,我们都不愿意自相残杀。”周恩来客气地给他们让座并对他们说:“为了实现和平民主,我们正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很爱国,解放区也有许许多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希望你们有机会到解放区看看。”5位飞行员很想请周恩来签名留念,但因为身上都没有带笔记本,只好从口袋里掏出5张全新的500元法币,请周恩来在上面签字。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第二年,这5位飞行员毅然脱离了国民党空军。在香港,林雨水进入了中央航空公司。而这张有周恩来亲笔签名的法币,则一直被林雨水精心保存着。1949年11月9日,原属国民党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爱国职工驾机起义,从香港飞回大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林雨水驾驶着中央航空公司的525号客机参加了起义。1949年底,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两航起义”人员。席间,周恩来说:“让你们那位带着亲属一起起义的同志坐到我身边来。”林雨水高兴地起身向周恩来走去。周恩来一见林雨水就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像老友重逢一样紧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你到底到解放区来了。”林雨水也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在他身旁坐下。1979年,林雨水把这张珍贵的法币赠送给纪念馆。
结婚贺礼
陈列馆里有一块红绸,是当年《新华日报》特派记者鲁明和林冈的结婚纪念物。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工作的同志先后有2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周恩来对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乃至婚姻大事关怀备至。
1946年夏天的一个傍晚,28岁的鲁明和26岁的林冈喜结良缘。周恩来副主席和邓颖超大姐也在百忙中抽空来了。由于当时谈判相当艰苦,生活也很艰苦,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二位新人。细心的邓颖超大姐叫身边的同志设法找来了一块红绸,请德高望重的董必武题词。董老欣然挥毫,“天作之合”四个大字一气呵成,紧接着周恩来、邓颖超、陆定一、廖承志、潘汉年、宋平等几十位同志也纷纷签名,表示祝贺。周副主席、邓大姐还深情地嘱咐他们:夫妻之间既是爱人,又是革命同志,应当努力携手前进。这块不同寻常的红绸,体现了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周恩来、邓颖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国共谈判破裂后,1947年3月,当国民党政府责令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限期返回延安时,时局已相当险恶,代表团成员的许多物品都没法带走,但鲁明对这件珍贵的贺礼却备加珍惜,一直珍藏着带到北京。1986年,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人员从已是外交部副部级大使的鲁明那里征集到这件珍贵的贺礼。
赠给司徒雷登的花瓶
1946年11月,和平之门被国民党政府一手关闭,国共谈判最终破裂。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同志离开南京返回延安。行前,周恩来特别委托代表团负责外事工作的王炳南将一只五彩人物敞口瓶赠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作纪念。
这只瓷质花瓶为民国初年江西景德镇窑出的仿明代成化年间的瓷器。饰图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司徒雷登收到这件礼物后,十分珍惜,后来他携带此瓶返回美国。临终前,他嘱咐秘书傅泾波:“余过世后,此物当归还原主。”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牢记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1988年,就在傅泾波89岁高龄之际,得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公旧址建成革命纪念馆的消息,老人以极其激动的心情,给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写了一封信,并托女儿傅海澜携此瓶赴南京。
在梅园新村陈列馆奠基之际,傅海澜女士带着司徒雷登的遗愿,将这只花瓶护送到当年周恩来生活和战斗过的梅园新村。至此,这只曾带着和平与希望远渡重洋的花瓶在辗转了42年后满载平安和祝福回到了梅园新村。